(共32张PPT)
语文 必修下册
9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其作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并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来减少产生耐药性的风险。但屠先生的获奖,(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进展突飞猛进,但发达国家也在________地发展,国内外一些研究领域的差距还在拉大。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用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比还不到5%。虽然我国的科技人员有300多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领先世界的领军型人才________。虽然我们的科研平台鸟枪换炮,但绝大多数先进仪器和实验试剂还依赖进口。
除了“硬件”,科技的繁荣离不开勇于________、平等交流、自由探索、积极合作的创新文化。“枪打出头鸟”的古 训,“羡慕嫉妒恨”的红眼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学霸作风,“成者王败者寇”的世俗眼光,无处不在的“院士崇 拜”……都在无形中________着创新的手脚,抑制着“异想天开”的种子。
在诺奖“零突破”面前,自信应该有,自大要不得。只有正视差距、直面问题,远离浮躁、脚踏实地,切实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培育健康的创新文化,少当“社会活动家”、多坐科研冷板凳,中国才有希望早日迎来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屠呦呦”,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卫生
组织建议将其作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并和其他药
物一起使用来减少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B.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
卫生组织建议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并
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来减少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C.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卫生
组织建议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并和其
他药物一起使用来减少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C
D.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卫生
组织建议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并和其他
药物一起使用来减少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应该把“得
主”去掉;二是“其”指代不明,应改成“将青蒿素作为
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现状并没有
改变
B.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现状得到极
大改变
C.并没有改变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
现状
D.极大改变了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
现状
C
【解析】 “屠先生的获奖”是个名词性短语,应做要填写
句子的主语,排除A、B两项;D项和下文文意不符,
故选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日千里 凤毛麟角 置疑 束缚
B.一日千里 屈指可数 质疑 束缚
C.日新月异 屈指可数 置疑 约束
D.日新月异 凤毛麟角 质疑 约束
B
【解析】 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日新月异:每天每月
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此处强调进展极
快,应用“一日千里”。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
或事物。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
少。无论从词性还是意思上都应用“屈指可数”。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提出疑问。此处应用“质
疑”。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此处应用“束缚”。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黄帝内经》称“疟”,
《金匮要略》称“疟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
的最早记载,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
治“疟疾寒热”。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抗疟成分并不
是从青蒿中提取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
被称为“黄花蒿素”或“黄蒿素”,但因青蒿是中国传统
中药的名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早就发现了青蒿的抗
疟作用
而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
所以才称之为“青蒿素”
【解析】 第①处根据“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
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表明我国古代就已经有青蒿素的
抗疟作用记载,故可以填写“中医早就发现了青蒿的抗疟
作用”等内容;第②处根据“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抗
疟成分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表明不是从青蒿中提取
的,再根据下文的“黄花蒿素”,可以得知“这种成分是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第③处则由语段所处的末尾句可以
得出,这是对其命名的总结,可以填写“所以才称之为‘
青蒿素’”。要注意字数限制,所填内容要简洁。
5.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
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观察流程图的箭头指向,然后按照顺序进
行描述和概括,注意把握疫苗的几个阶段:研发阶段、生
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抓住以上几个阶段的特点
进行概括描述,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
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在2~8℃冷
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做应用研
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6.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
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
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
可估量的。”
20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
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
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选了大量中草
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
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
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
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
著疗效的科学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欣闻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
医学界的幸事,是中国的幸事,更是世界的幸事!作为晚
辈,我衷心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您皓首穷经,孜孜以
求,终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您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
中国人,您带来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
估量的。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
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
的渴望。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好古文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 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 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2017年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 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
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 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新华网,有删节)
材料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摘编自百度百科)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
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
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
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C
D.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
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
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解析】 A项,第二则材料虽然也用到了侧面描写(张伯礼院
士的评价),但却是为了表现屠呦呦在中医药科学上的贡献,
并非表现她的坚守。B项,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
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D项,原文说的是“从2000年到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
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ACT疗
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
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中干”“挽救了全球
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9.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
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
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
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
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
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
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
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B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
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
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A项,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所采用的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但“含蓄”一词则在文
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C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
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于文无
据。D项,材料二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10.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
则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到青蒿
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
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②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
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
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③屠呦
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也没有放弃工
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④屠呦呦医者仁心,
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
青蒿素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