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精卫填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精卫填海》(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8 19: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精卫填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认一认
那么,这只鸟儿从哪来,又有什么神奇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
13、精卫填海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shào

yuē



fǎn
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帝”,中间的部分是“ ” ;
“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yuē

fǎn
xián






shào


yīn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shào
yuē

fǎn
xián
yīn
精卫填海
读一读
下面的句子该如何断句呢?
炎 帝 之 少 女
溺 而 不 返
常 衔 西 山 之 木 石,以 堙 于 东 海
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熟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炎帝 名曰 溺水 返回 衔接
请同学们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译一译
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原 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意 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小女儿
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
1.炎帝之少女
2.故为精卫
少女 古义:小女儿。今义:年轻女孩。
故 古义:因此。今义:旧。
区别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解析
“女娃游于东海”
正常的语序为“女娃于东海游”
“以堙于东海”
正常的语序为“以于东海堙”
原 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意 思: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不能回来,因此她化为精卫鸟。
返回
溺水
因此
填塞
原 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意 思: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它们来填塞东海。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概括课文大意。
讲一讲
同桌合作练: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合作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为这篇小古文添枝加叶。
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经常
西山的树枝和石头
填塞
译文: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
锲而不舍
不服输
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3.拓展阅读。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名字
原因
经过
女 娃
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
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衔木石
课文结构
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