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9 08: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转播、中共成立、国共合作等史实,理解上述史实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理解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里程碑意义。
2.能够从国内处境、国际环境等多角度,基于唯物史观,认同并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能够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体悟中共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中所作决策蕴涵的政治智慧,认同和接受先进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新课。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教师活动】通过PPT播放有关于五四运动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独裁,对外卖国),激化了社会矛盾;
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教师活动】通过PPT播放有关于五四运动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材料三: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主力 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商学一致,速起救国”“还我自治,释放学生”“不惩卖国贼不开市”“坚守狱中,直至死亡,我们会来支持你们。”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译
材料二: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维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言。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秘笈录存》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思考,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一: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
材料二: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就世界革命的阵线来说,它已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空前广泛地发动起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及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决定了斗争的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亲眼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无产阶级逐渐接替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心及表现。
材料一:十月革命后最早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的刊物是《新青年》,仅在1921年之前就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先后出版了“马克思研究”“劳动节纪念”“俄罗斯研究”等专号,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在北京,李大钊1918年就在北大组织过一个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他又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开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1917年11月)。
中心:
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表现:
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材料一: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活动】PPT展示中共一大的会场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图片和史料,请同学们思考: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议中的精神和内容。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材料二: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正式开幕。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材料三: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会议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尚未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是思想上的不成熟,所以二大修改目标);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和史料,请同学们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1920年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背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前途:实现共产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共二大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历史纵横部分和史料,请同学们找出有关于中共二大的内容。
材料一: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大会共进行了8天,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
材料二:党的二大的主要功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表明了共产党已经接受了列宁关于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初步结合起来,为党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地点:
上海
内容:
确定的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①最低纲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教师活动】PPT展示有关于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材料一:(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标志: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意义:
以国共合作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席卷全国。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新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1)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2)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2.国民革命
【教师活动】PPT展示有关国民革命的相关史料,请同学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国民革命的进程,北伐战争及其路线。
材料一: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党帮助下,主持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材料二: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占领长江、黄河流域,统一全中国。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3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两广统一案,实现广西与广东统一。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
材料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分共”,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从而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进程: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结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革命失败(共产党转入地下武装斗争)。
课后总结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分界线,既是前一系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又是迈入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领导下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等因素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板书设计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中共二大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