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断魂枪》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2 18: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断魂枪
老舍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的主旨。
2、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内容。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舍”。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 作者简介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后曾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8月“文革”初期受迫害而去世。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短篇小说《断魂枪》
话剧《龙须沟》、《茶馆》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 北京人
满族人
穷人
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 《断 魂 枪》印象
写作背景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沙子龙 孙老者 王三胜)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旧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第13期。本文发表前,文艺界正进行着一场大论争,争论聚焦于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度。
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现代文明,他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痼疾;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展露无遗。

写作背景背后的故事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这一时期的老舍,生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
主要情节 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人物形象 王三胜的形象: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 P174
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P174
肖像白描:人物形象 沙子龙(语言描写):
P173 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
P176“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不传!不传!”
P172 “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
“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沙子龙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王三胜?
孙老者?
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对比烘托手法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沙子龙: 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落寂寞的末路英雄。
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传!不传!”?1、小组讨论并推举发言人(5分钟)
要求:(1)以文为据,解读人物
(2)互相倾听、互相补充
沙子龙的枪法不传比较流行的解释:
其一是把沙子龙当作与时代脱节而不自知的腐朽代表。“沙子龙们并没与背这时代的喧嚣惊醒,他们继续做着旧日的梦,把时代宣布为陈腐愚陋的东西视为祖传的法宝加以保守。” 其二是视沙子龙为知进退、识时务的投机分子。“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保镖的旧业,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客栈,连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指点传授。” 其三是将沙子龙看成时代悲剧的孤独英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其让让一身绝技沦为唬人混世的玩意儿,或者尚飨武痴的花瓶,不如葬埋了那条枪和那套枪,保全精武精神不受凌夷,即便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甚至形影相吊,独品坚守。没有可传的时代氛围
无人可传的荒凉境地提示:沙子龙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问题探究2:要求:
(1)自由发言(2)以文为据
(3)相互倾听(4)相互补充英雄悲剧 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古今文化风云际会的年代,沙子龙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被时代抛弃势在必然,所以将镖局改为客栈。然而,那有月光的晚上,无人息的大院里,那套威震天下的枪法和落寞坚毅的主人在茫茫末世中跌落沉沦,孤独无助,黯然销魂。 在作者笔下,沙子龙不仅是曾经辉煌但终至没落的身怀绝技的武林高人;沙子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沙子龙的落寞处境正是新旧交替时代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的悲凉境遇的真实写照。欣赏要点:(1) 题目寓意精深;
(2)篇首题词寓意精深;
(3)对话描写。
“断魂枪”, 断何人之魂?问题探究3:要求:
(1)积极讨论(2)各抒己见断“敌人”之魂断“沙子龙”之魂断“作者、读者”之魂提示 在野店长河,大漠荒林,马队驼铃的过去,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让敌人胆战心寒、魂飞魄散。“断魂枪”断“敌人”之魂;
在炮火隆隆,新旧交替的当年,“五虎断魂枪”无用武之地,落寞悲情的主人在夜静人稀的夜晚,在往昔的回忆中,独自怅惋,黯然销魂;“断魂枪”断“沙子龙”之魂;
在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今天,深
怀对传统文化深深眷恋的老舍和阅读
作品的我们,无不为五虎断魂枪的流
失唏嘘叹惋,为“五虎断魂枪”传说中
的绝妙、高超魂牵梦绕。“断魂枪”断
“作者、读者”之魂。
断作者、读者之魂 小说真切而精致地写出了一个蜕变时代旧风气的衰微,精湛的构思包含着浓郁而复杂的感情,既灌注着国道不振而国术没落的感慨,也流露了与昨天告别时的留恋和悲凉。小说充满着一种文化嬗变的历史悲凉感。
老舍先生的《断魂枪》是在为沙子龙的英雄落寞写一曲悲情、销魂的挽歌;
老舍先生的《断魂枪》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写一曲哀怨、缠绵的挽歌。
课堂小结:老舍写作《断魂枪》的主旨是? 写到这里,我只写了两个字:“不传”,就结束了。还有很多东西没说,让读者去想。想什么呢?就让他们想想小说的“底”——许多好技术,就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
(老舍《小说,语言及其他》)文化批判:
批判爱的错位 老舍先生爱打拳,他的代表作之一《断魂枪》,就是写的拳师。其中有一个人物叫沙子龙,一身的好功夫,就是不传。老舍先生批判这种爱的错位,他很爱这些文化的精致发达,但他又批判你爱的错位。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文化,都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保留的,但是你爱的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这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舒乙)文本世界——《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茶 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文本世界——《四世同堂》影视图片断 魂 枪
神枪不传,老师傅脑中通透
真魂未断,新弟子心下恍然
作者逸事 “叫我戒烟,宁可上吊!”老舍烟瘾大,1941年抗战时期,他去后方重庆,很多物资由于战火封锁运不过去,香烟也很难买到,有时根本就买不到。老舍便卷起树叶当烟吸,那味道当然很差。他的很多烟友感到吸烟这么难,都决定戒烟。烟友也劝他戒烟,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叫我戒烟,宁可上吊!” 作者逸事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老舍之子——舒乙点击现实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焦点讨论
圆明园要不要重建?
你家乡有什么独特的民间技艺?写虎妞:“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大黑塔似的。”都是用精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事物本身的特征,而不是外在的故作“幽默”。
老舍谈小说语言:“文字要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因此,《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语言是活的。内容评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冲突特征。一方面,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文明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
小说的主要人物沙子龙是位武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一方面,他保守落寞,对时代的变迁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他又孤傲执著,在对武艺的挚爱和追求中体现着顽强的性格力量。沙子龙复杂矛盾的心态表现在他表面顺应潮流,镖局改了客栈,白天不谈武艺,而内心深处却仍然与现实隔绝,视武艺为至宝,以“不传”与时代抗衡。沙子龙的命运寓示着国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命运。对此,老舍的态度明显是同情多于批判。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王三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颇具神秘感的人物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他也是个爱武艺如同性命的人,却不孤傲寂寞,爱到处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从根本上说,老舍希望传统的精华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而获得新生。返回思考与练习 一、 作者刻画沙子龙这个形象对表现作品的主题有何意义?
二、 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内容?
三、 本文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塑造人物善用对比和烘托手法
擅长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肖像、对话和动作
比喻奇异而又妥帖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王三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作品通过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作者的矛盾心理,从而深化了主题。返回《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出版社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出版社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出版社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出版社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修改本,1955,人文出版社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出版社
《茶馆》(话剧)1958,戏剧出版社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出版社
老舍作品 讲述了三个拳师的故事,重点写沙子龙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被孙老者打败,孙老者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虽然沙子龙内心如灼热岩浆,但他绝口不提武艺,从而威名大跌。沙子龙的隐退反映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后的动荡不安,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孙老者使作品增加了悲壮的色彩。
深思主题 老舍以其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个性气质,及其顽强的承担命运的精神,通过沙子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来反映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沙子龙由风云一时走向失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很清楚的,而对落后民族“历史性的沉沦”,应该振奋起来,如果像沙子龙那样止于失落,我们就要永远被时代抛弃。沙子龙的悲剧,是作者为我们敲起的警钟。近现代是中国人现代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主义时代,老舍的忧患意识,正是一个优秀作家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