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二课时(6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二课时(6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8 18: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GEO PPT
第5章 第2节
Chapter5 section 2
Vertic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law.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03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From the foothills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01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 …
… …
General landscape map of Tianshan vertical natural belt in China
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普景观图
高山灌丛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寒漠带
高山冰川带
垂直地带性
形成原因:山麓到山顶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水分与热量)
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基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From the foothills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01
Schematic diagram of vegetation belt changing with altitude and latitude
植被带随海拔及纬度变化示意图
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基带)一致
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海拔
(米)


乞力马扎罗山
5895m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垂直自然植被带
Vertical natural vegetation zone of Kilimanjaro Mountain, Africa
酷爱野外活动的小明来到闻名于世的武夷山旅游,在爬武夷山的过程中发现,从山下到山顶的植物种类有明显的不同,山上的气温也明显比山下的气温要低很多。据此回答1~2题。
1.在爬山过程中,小明发现从山下到山顶的植物种类有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C.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
2.我们可以推断武夷山脚下的自然地带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山地落叶针叶林
B
A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02
山地所在纬度——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思考: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02
山地所在纬度——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5km
4km
3km
2km
1km
0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地针阔混交林
高山草甸寒漠
高山冰川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02
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高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低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02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相对高度越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相对高度越小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 …
… …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1. 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2. 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 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1. 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常绿阔叶林、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灌木林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2. 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
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3. 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
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别
读下图“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图中四座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山脉走向
A
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热量差异)
-03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
… …
1000m
12℃
2000m
06℃
3000m
0℃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水分差异)
-03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天山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出现森林带
… …
… …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山地荒漠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山地针叶林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高山冰雪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纬度差异)
-03
观察图中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你有什么启示?
山地所在纬度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坡向差异)
-03
赤道
南极
北极
河流
河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阳坡光热充足
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北半球南坡为阳坡 北坡为阴坡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南半球北坡为阳坡 南坡为阴坡
南半球
北半球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坡向差异)
-03
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坡向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赤道
南极
北极
河流
河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南半球
北半球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高山雪线及其分异规律 Alpine snow line and its evolution
-04
雪线高
储雪少
雪线低
储雪多
雪线是指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限,又称物质平衡线。是指平均降雪量恰好等于融化和蒸发量的地带。
思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A- 气温(热量和纬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
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雪线高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低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北半球山体阳坡与阴坡雪线示意图
雪线高
储雪少
N
冰川
阳坡 阴坡
N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N
冰川
N
B- 降水(雪)量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丰沛,积雪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稀少,积雪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雪线低
降雪多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C- 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摩擦力小,雪被薄,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摩擦力大,雪被厚,雪线越低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日本富士山的夏季与冬季积雪
D- 季节变化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气候变化与雪线升降示意图
E-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04 雪线高度的判读
Interpretation of snow line height
……
珠穆朗玛峰南坡(阳坡与迎风坡)
F-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降水>气温)
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雪线低
珠穆朗玛峰
南坡
阳坡
迎风坡
课堂总结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热量差异、水分差异、纬度差异、坡向差异
影响垂直自然带谱因素
表现
雪线
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基带)一致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丙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自然带为(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2.左图中甲、乙两地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A
C
图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A
A
The law of local differentiation.
……
地方性分异规律
04
地方性分异规律 The law of local differentiation.
-01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
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 …
… …
地方性分异规律 The law of local differentiation.
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
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
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才能生长落叶阔叶林。
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分布规律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草甸带。
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在温带湿润区应该发育着落叶阔叶林
在草原上,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这些地势低洼的地方便成了盐碱地。盐碱地土壤和水含盐量高,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
▋案例 草原上的盐碱地
The law of local differentiation.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05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02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某地本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没有出现、不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出现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 …
… …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缺失“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北极地区
理想状态分布:
南极:苔原带、针叶林带;北极:冰原带
实际状态分布:无
形成原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改变“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
理想状态分布:热带雨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草原带
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
Eastern African plateau savanna in equatorial region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改变“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理想状态分布: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实际状态分布:高山植物区
形成原因: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延伸“
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
理想状态分布: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
形成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显著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延伸“
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理想状态分布:森林带或草原带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沙漠-呈狭长带状分布
形成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地形阻挡[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desert and cold current effect in the world
世界沿岸荒漠分布与寒流效应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1
2
5
4
3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约束“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理想状态分布: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Temperate desert of Patagonia plateau, South America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
1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块状“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典型地区分布:昆仑山山麓、尼罗河谷地
理想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实际状态分布:绿洲
形成原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河水灌溉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综合影响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
理想状态分布:热带草原带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雨林带
地区分布: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东部
巴西暖流
马达加斯加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1
2
3
Tropical rain forest on the east coast of subtropical continent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
The law of non zon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
非地带性形成原因:
位于副热带区域,气温高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应明显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汽
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课时作业
Class Assignment
…….
……
典例剖析
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和不透水黏土构成的高度不足120米的圆锥形小山丘。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野草枯萎时,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巧克力山“长草不长树”现象反映的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形成该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人类活动
C
C
学以致用
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甲地的自然地带相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