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对党八股》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___________,文化产品创收___________,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___________。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在这方面,很多博物馆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比如,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冰箱贴,同时还推出“御膳房”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___________,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淼曾说过:“(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身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联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销声匿迹 如火如荼 改头换面 别具只眼
B.偃旗息鼓 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独辟蹊径
C.销声匿迹 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独辟蹊径
D.偃旗息鼓 风生水起 改头换面 别具只眼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C.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文物展示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文物展示、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D.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② 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重视经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5. 1928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整顿军纪,制定了“三大纪律”,其中有一条起初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请从内容和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修改后的优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体裁:论述文 难度:中 建议用时:12分钟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一来,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做了更明确的表述。
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之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的内容和价值。
B.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反人性的特质。
C.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方面来分析的。
D.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入,说理透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
B.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的意义。
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
D.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此处是说“厕所收费”早已消失,应使用“销声匿迹”,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三空:“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易辙”指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此处是说发展思路的“改变”,不合贬义色彩,应使用“改弦易辙”,据此排除A项。故选C。
2.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括号后面的句子“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故宫”和“文化”的“生命力”,因为故宫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只有在焕发生命力的基础上才能体现活力,才能得以传播。A、C两项,重点落在“文化”上,与前后语境不符;B项,“文化”与“生命”的关系说反了。排除这三项,故选D。
3.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发挥”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补出“的作用”,据此可排除D项;二是语序不当,按逻辑先后的顺序排列,“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应改为“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据此可排除A、C两项。故选B。
4.[答案示例] ①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 ②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 ③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 ①处,根据前文中的关联词“不仅”可知,下句应使用“还”,再根据下文毛泽东的话以及“失败的教训”可知,此处可填“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之类的内容。②处与①处类似,也是递进关系,应填一个与“不仅”对应的关联词,再根据“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可知,此处可填“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之类的内容。③处,由下句可知,此处论述的主体应该是“经验主义”,再由“经验”与“经验主义”的关系可知,此处为转折关系,可填“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之类的内容。
5.[答案示例] ①扩大了范围。“群众”比“工人农民”范围更广。②使用了借代的修辞。“一点东西”指很少的东西,“一针一线”用借代的手法,指群众的任何东西,更严肃了军纪。
[解题思路] 注意分析名词“工人农民”和“群众”之间的范围区别以及“一点东西”和“一针一线”在修辞手法上的区别。
6.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之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错,根据原文第2段“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可知,应是“与之相伴相行”,而不是“之后”。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先立后破”错,由原文来看,应为“先破后立”。
8.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错,由原文第2段“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可知,“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的就是“旌表节孝制度”,而不是“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C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提到“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与“朱子的‘气节’‘义理’”的关系;且“没有……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表述过于绝对。D项,“宋理学……反人性的特点”错,原文第2段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而不是宋理学具有反人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