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散 步
第二课时
1、感知内容,品味人物,理解感情。
2、体会朴实而丰富的语言。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
3、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
2
3
学习目标
课前回顾
再读课文,回顾本文的主题。
本文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小事,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语言赏析
1.“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生命。”
景物描写,写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课文研读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语言赏析
景物描写,对小路远景的描写,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名唤,生命在召唤,生活是多么值得我去热爱呀!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语言赏析
“世界” 这个词是 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课文研读
品味本文的语言美
1、语言美,美在意境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课文研读
2、语言美,美在对称。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课文研读
3、语言美,美在哲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人到中年,对上,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技法点拨
小事:散步 大主题:尊老爱幼
“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本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散步),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
随堂检测
3、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小事?表现了什么主题?这种手法叫什么?
小事:散步
大主题:尊老爱幼
以小见大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景色描写。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课后作业
以《我的一家》为题写一篇作文,突出“尊老爱幼”的主题。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 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培根语录)
拓展链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