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认识周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认识周长)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8 20: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两个小朋友提出“给每个花坛安上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找一找、量一量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用不同方法的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描、指、说、找、量等探究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有理有据等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探究中正确理解并总结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世园会花坛的照片。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借助经验,初步感知“周长”
谈话:同学们,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学校设计了一些美丽的花坛。看,校园里都有什么形状的花坛?
预设: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
谈话:这么漂亮的花坛,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去保护它?
预设:不能乱扔垃圾。可以给花坛按上警示牌。可以安装上护栏。
谈话:你们真是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就采用刚刚这个同学的好办法,给这些花坛安上护栏。同学们在公园、花园里都见过护栏吧,你觉得护栏安在什么地方?
预设:安在边上,安一圈
谈话:你们真有生活经验。护栏都是安装在花坛的边上,而且要围着花坛安上一圈。
【设计意图】从“想个办法保护花坛?”这一问题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让学生参与如何保护花坛的讨论,渗透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经验,初识“周长”意义
谈话: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觉得要想知道护栏有多长,就是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
预设1: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谈话:说的有道理
预设2:只要知道花坛的周长。
谈话:你还知道“周长”,同学们对周长有哪些了解?
预设: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周长就是一圈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把护栏安装在什么地方”“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建立周长意义打下基础。
2.充分感知,初建“周长”意义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周长都有自己的了解。到底什么是周长?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的来认识什么是周长。咱们就先借助这些花坛来研究。
谈话:在每个同学的学习单上都有两个不同形状的花坛,请你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出它们的周长吧。
汇报交流。
(1)理解边线
谈话:描完后,可以和你的同位互相指一指?
谈话:我们请一个同学来介绍一下,把你描的长方形周长给大家指一指?
学生边指着边说:这条红色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谈话:不仅描的认真,而且指的也特别规范,你们看,她是沿着长方形的边来画的,这条红色边线的长度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你还能像这样介绍,边指边说圆形花坛的周长吗?
预设:绿色边线就是花坛的周长。
谈话:这是谁画的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请你给大家介绍正方形花坛的周长。
预设:我画了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这条蓝色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谈话:她说的怎么样?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说说这个扇形花坛的周长。
学生边指边介绍:这条紫色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谈话:通过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清楚的看到边线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2)辨析错例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这是描的花坛的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几种描周长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说明理由。
小结:描周长要沿着图形的边线来描,描多描少都不行。
(3)理解“一周”
谈话:咱们跟着小电脑再来一起回忆一下描周长的过程,同学们在画的时候是不是都确定了一个起点?我把起点设在这儿行吗?设在这儿可以吗?起点在这呢?都可以。那我就先把起点设在这吧,我们刚才都是沿着边线描一周的长度才是周长,接下来同学们就来指挥小电脑画周长,仔细想想该画到哪里停?你说停我就停。我开始描了,注意看。
学生喊:停。
谈话: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饶了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再看正方形吧,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再看长方形花坛,这次你说开始就开始,你说停就停。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扇形,(开始、停),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周长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此处的教学时中,老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先是让学生借助经验,谈谈对周长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在学习单上描一描花坛的周长,边洗周长的错误描法,初建“周长”意义,然后与小电脑一起回忆描花坛周长的过程,体验“一周”,为总结周长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思考交流,总结“什么是周长”
谈话:刚才我们与电脑又一起描了花坛一周的长度,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板书:描)
谈话:刚刚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花坛的周长?
预设1:花坛一圈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谈话:真会总结,一圈在数学上叫一周。谁能像这样再来说一说。
预设2: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谈话: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对,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板贴:一周的长度)
2.判断比较,感知“封闭图形的周长”
谈话: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三角形、星星、还有角。那仔细想想它们都有周长吗?
预设:三角形有周长,星星有周长,角没有周长。
追问:为什么角没有周长?
预设1:角有个缺口,它不能从起点画完在回到起点。
预设2:因为角没有一周的长度。
谈话:这些同学不仅说出了角没有周长,还说出了角为什么没有周长,有理有据,角没有一周,何来周长。
谈话: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刚找到的这些有周长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它们都有一周,它们都没有缺口,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谈话:对!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前期感知的基础上总结什么是“周长”,接着通过判断比较,感知“封闭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严谨和有理有据的数学思维品质。
3.思考发现,寻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谈话:刚刚研究的都是封闭图形的周长。其实啊,这些封闭图形在生活中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你的周围就有许多物体的面上也是有周长的,你能找到吗?赶快和你的同位指一指说一说。
谈话:我看这个同学找到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能不能给同学们边指边说。
预设: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谈话:不仅说的清楚,指的也很准确。还有谁找到了其他物体面上的周长?能不能也像他这样来说一说。
预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他找到了桌面的周长,来,同学们都一起指一指,感受到它的周长了吗?
谈话:刚刚我们在描周长的过程中认识了周长,又找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相信在下面的测量中会更进一步认识周长。 (板书:找 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让学生边指边说,学生在这样的操作中,感知到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完成对周长意义模型的建立。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测量方法
谈话: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周长,你们想不想去校园里实地测一测花坛的周长?我们需要带哪些工具?
预设:卷尺(米尺)
谈话:卷尺(米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较长的距离我们可以用米尺和卷尺。那如果没有尺子的话,你还能进行测量吗
预设:步测。
谈话:这个同学非常聪明,想到了可以借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去测量。那怎样用步测量花坛的周长呢?
预设:沿着花坛走一周,就知道花坛的周长有多少步。
谈话:沿着学校长方形花坛走了40步,这个同学一步的长是50厘米,算一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50×40=2000厘米=20米)
追问:除了用步量。还可以怎么测量?
预设:可以用手臂。  
老师点击课件:是不是可以这样,手拉手围了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米。
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测量周长的好方法,真了不起!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都是要测量它们一周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较大物体的周长,以及没有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尊重了学生的创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明晰不管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去测量花坛的周长,都是要测量花坛的一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2.自主探究,测量周长
(1)明确测量要求
谈话:刚刚我们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找一找,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再通过量一量进一步认识周长。在课堂上,咱们没法去实地测量,让我们借助花坛的卡片来研究一下测量周长的方法吧。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小组合作研究下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说一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测量工具?
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并将你们的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记录单上。
谈话:明白了吗?那就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智慧,想办法研究怎么测量周长吧。
(2)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测量方法
谈话: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很会合作,分工明确,合作上很有条理。下面,哪个小组说
说你们是怎么测量长方形周长的?
谈话:你测量了什么?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我们是用尺子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26厘米。
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测量的吗?
预设:我觉得只要测量两条边。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是一样长的,所以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
谈话:大家听这个同学多会思考!他抓住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只用测量两条边也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
谈话:虽然测量了两条边的周长,但是在计算的时候都是计算了几条边的长度?
预设:4条边的长度。
谈话:说的对!4条边的长度才是长方形的周长。
谈话:那正方形的周长只要测几条边长就行了?
预设:一条边的长度就行。
谈话:真会举一反三。哪个小组汇报下你们测量的结果?
预设:28厘米。
谈话:28厘米是几条边的长度?
学生: 四条边。
谈话:对!四条边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教师总结板贴:同学们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我们测量的时候是用直尺测量了它们一周的长度。再来看圆形和扇形它们还是由线段围成的 (板贴:线段 直尺测量)
预设:不是。
谈话:圆形和扇形是由曲线围成的,那它们的周长怎样测量呢?哪个小组想来说说你的方法? (板贴:曲线)
(3)交流圆形的测量方法
谈话:请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
预设:我们用棉线和尺子测量。
谈话:你们能派两个代表,上黑板给同学们操作演示一下么?带好你们测量的工具。
预设:我们是用棉线绕着圆形花坛,绕一周,然后将棉线拉直,再用尺子量一量棉线的长度。
谈话:长度是多少?
预设:25厘米。
谈话:我们在测量圆的周长时会有误差,可以说是大约25厘米。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来跟随课件再来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这个小组是用棉线绕着圆形花坛学具一周,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来测量。还有哪个小组也想到这个办法了?真是个巧妙的办法。
谈话: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
预设:我们是用直尺测量的。
谈话:只用直尺就能测量圆的周长?老师这里正好有把尺子,带着你的学具上黑板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吧。
预设:我先在圆的模型上先做了一个起点,然后从尺子的零刻度线上开始滚动,再回到起点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谈话:同学们看明白他的办法了吗?我们也一起再看看他们的方法,这个小组用圆形学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这个方法也很有新意!
谈话:刚才咱们同学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绕线法,一种是滚动法,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圆一周的曲线变成一条直直的线段来测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
(4)交流扇形的测量方法
谈话:用这种方法,同样也能测量出扇形的周长,哪个小组测量了扇形的周长?能不能汇报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谈话:同学们看!不同的图形,我们要要采用不同方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要去测量图形一周的长度。
谈话: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还掌握了这么多测量的方法,看!这是红领巾和队旗!它们可是咱们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们的周长会测量吗?课后大家都可以去测量一下。
【设计意图】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直尺,绳子)探索应该测量图形的哪些数据,利用旧知解决新的问题,圆形的测量方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在通过对比不同的图形要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但不管怎么测量都是要测量图形一周的长度,使学生通过测量再次感受周长的意义。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交流生活中的周长
谈话:同学们,周长在咱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啦。比如我们一上课时研究的要给花坛围护栏就先要知道花坛的周长;想给一张照片加上边框,要知道照片的周长;买衣服前我们要量好大家的头围、腰围等等。都需要用到的周长知识。
谈话:看来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周长的影子,学好周长太重要了。
2.感悟周长相等,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谈话: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比比眼力,老师用同样长的小棒围成了两个图形,你觉得他们谁的周长长?
预设1:第一个图形周长长,因为第一个图形大。
谈话: 哦,你是觉得第一个图形的表面大,所以它的周长就长。
追问:同学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预设2:周长一样长,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的5根小棒拼成的。
谈话:看来意见不统一了啊。这里有个学具,我来演示一下,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周长是一样长的。
谈话:那同学们,继续看,我在拉动模型的时候什么变了?
预设:形状变了,大小变了。
谈话:什么始终没变?
预设:周长没有变。
谈话:通过拉动模型的这个小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1:我发现虽然形状变了,但是周长没有不变。
预设2:不管形状怎么变,只要围的小棒数量一样,周长就不变。
谈话:嗯,说的有道理,还有谁有发现?刚才觉得第一个图形周长长的同学你有什么发现啊?
生3:我发现了图形的大小和周长没有关系。
谈话:那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预设:周长和一周的长度有关系。
谈话:是啊,当图形的周长相等的时候,图形的形状不一定相同。表面大的图形,周长不一定就长。同学们今后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要像现在这样。仔细的去观察,严谨的思考。
【设计意图】由于概念间的关联性及小学生理解能力弱的原因,容易混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通过类似概念间的对比辨析,能促进概念本质的进一步理解。本环节用5根小棒拼成两个面积对比明显的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有的同学认为左边面积大的图形,周长更长。此时教师用一个简单的拉动模型的小操作,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周长的意义,有效的区分了“面积”和“周长”概念间的异同,通过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思考好习惯,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六、反思回顾,总结提升
谈话:今天我们在解决护栏有多长的问题中,我们了解到实际上就是解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了解,通过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的思想方法。最后我们又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学到了什么是周长。
预设2:我知道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预设3:只有封闭图形有周长。
预设4:我知道了面大的周长不一定长,周长与一周的长度有关。
总结:其实对于周长我们还有更多要研究的内容,今天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期待投入今后的学习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