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单选题
1.以往人们研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往往指向清廷腐败、指挥失当等因素。最近有学者发文称“日本66家报纸派出129名随军记者,对中国发动了凌厉的宣传攻势,而清政府不但没有进行回击,还拒绝了国内外记者的随军采访要求,未战中国已然输了”。由此可知( )
A.历史研究随视角扩展而深入 B.战争的胜负取决于舆论的宣传
C.清政府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作 D.近代中国的报刊行业尚未产生
2.英国人宓吉(1833—1902)说道“任何一个规矩的中国人都不会卷入其中,他们所做的仅仅是焚烧、杀戮和毁坏。除此之外,他们几乎别无所做……他们遭到所有乡村民众的憎恶……他们占据了南京八年之久,而这里却毫无重建的迹象……他们关注劫掠,仅仅依靠劫掠来维持生存……”材料中描述的这一事件(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沉重打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下图为近代中国刊登的《边防巨炮》,报道了德国瑞生洋行帮清政府从英国采购阿姆斯特朗大炮的新闻。与之相关的事件最可能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①福州船政局 ②开平煤矿 ③天津机器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⑤福新面粉公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⑤
5.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重申“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并提出“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三天后清廷批准了该奏折。据此可知,这一企业( )
A.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 B.最先引进西方机器生产
C.为官办的民用企业性质 D.采用了股份制经营方式
6.“是役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据此可知清政府战败后所造成的危害是( )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福州船政局(1866~1911年)聘请的洋员多数水平较高,且能够胜任学堂教育和工厂生产的工作,其中制造教习迈达任教时间长达40年,得到了中方官员和学生的一致肯定,与驾驶教习邓罗、练船教习德勒塞一起获得了清廷赏赐的二等宝星。由此可见,当时( )
A.列强支持洋务运动 B.经济变革颇有成效
C.洋务运动进展顺利 D.政府鼓励技能转化
8.曾国藩于1861年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 )
A.洋务派希望改变封建统治
B.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向西方学习
C.洋务运动领导者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
D.洋务运动领导者未能认识到中外差距的实质原因
9.漠河金矿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洋务企业,其创办者规定“其得金沙合银若干两,除 将借款陆续提还”,除去其他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二十成均分……,在厂之人,自总办及员司、夫役等均沾酌赏,计人计功,不得使一人向隅”。这可用于说明( )
A.国人传统分配观念已被颠覆 B.中国企业已引进现代管理模式
C.自强求富主张已获民众认同 D.重工业发展得到政府高度重视
10.中国具有近代意味的第一个应世方略,包含了向西方学习军事工业,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以及培养本国技术人才的设想,它实现了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历史飞跃,并为以后中国引入西方思想作了观念上的铺垫。据此可知,这一应世方略(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B.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表达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爱国倾向
11.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
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
12.在这场战争前,西方列强还未真正窥探出大清帝国的虚实,但战争的惨败结局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之后,一般会将“各船生意盈亏、官商存欠各款、添置折旧各账”,呈请北、南洋通商大臣查考,并咨送江、津两海关备核,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再登诸《申报》等,“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B.义和团运动形势的影响
C.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 D.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
14.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 )
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 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 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
15.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B.创办了新式学堂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6.李鸿章在创办湖北兴国煤铁矿时指出,“若令商民自为创办,不但招集股分易生观望,尤恐别滋流弊……应官为督办”“官为督办,庶可捐滴归公”。在创办招商局时李鸿章说:“惟因此举为收回中国利权起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在此,李鸿章认为( )
A.洋务运动已向纵深领域发展 B.传统观念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C.洋务企业深受官僚资本压迫 D.官督商办企业符合官商的共同利益
17.奕?代表总理衙门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2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率先发难,上奏指责奕?是“习为机巧之事”,又“借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伤气节”,请求朝廷予以严厉斥责。据此可知( )
A.官场腐败阻碍洋务运动开展 B.总理衙门成为洋务的主导者
C.“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基础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
18.如表为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时间表。这些企业的建立旨在( )
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时间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陕西机械制造局 西安 1894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新疆机器局 乌鲁木齐 1897
山西机器局 太远 1898
湖北钢药厂 汉阳 1898
广西机器局 龙州 1899
贵州机器局 贵阳 1899
武昌保安火药所 武昌 1900
黑龙江机器局 齐齐哈尔 1900
江西机器局 南昌 1901
北洋机器局 德县 1902
安徽机器局 安庆 1907
伊犁枪子厂 伊犁 1908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B.避免军事战争打击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改变传统工业布局
19.1881年留美幼童返华前,他们的美国师长在联名致函中国总理衙门时写道:“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能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为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这主要表明留美幼童( )
A.深受西方礼仪熏陶 B.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
C.政治观念比较保守 D.具有浓厚的家国意识
20.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反映当时( )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 B.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D.“天朝上国”已不具有影响力
21.1905年,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在秘密报告中说:"我仅指出两方面以提高我们的警觉:第一,日本以庞大的国库补助,促进海运繁荣,保护并奖励贸易;第二,通过东亚同文书院等机构,热心发展中国教育,锐意培养能在中国活动的自己人。"这份报告撰写的目的可能是( )
A.与日本争夺山东青岛地区 B.对中国革命形势保持警惕
C.争夺对华经济文化控制权 D.争取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22.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他解释创办该厂的原因是:“枪炮、路轨各厂,皆以铁厂为根。船板锅炉及各机器,皆需精钢,炮钢尤精。中国向未解炼钢之法,今日炼钢尤为自强要务,必宜速为讲求,则船、炮及各机器所需钢料皆不外求,庶不外求于人。”以下对汉阳铁厂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它的创办有利于中国的军事近代化
②它属于官督商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
③它的创办使清政府达到了自强自救目的
④它的创办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有学者说,比之欧西各国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下列项中,属于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90年代)“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的表现是( )
①汽船“黄鹄号”试航成功②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③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④自行设计建造京张铁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1871年总理衙门鉴于负担沉重,想撤办福州船政局。1872年初,李鸿章致函福建巡抚王凯泰:“总署函商官轮招商雇买,以资周转,想已并达尊处。若不停造,或备漕运,或交商货,亦是流通之法。”这可用于说明( )
A.洋务企业经营方式转向 B.洋务派内部发生分化
C.商人资本的影响力增强 D.中体西用的局限暴露
二、非选择题
25.注重对比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兴银行……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
——《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运动的哪一纲领性文件,并说明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文件认为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未能实施的原因。
26.【民族危机与历史的变革】
某中学的历史学习小组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清朝晚期提炼出如下历史信息:
工业革命 俄国 1861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鸦片战争 西藏、新疆、台湾等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及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三国干涉还辽 八国联军侵华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及发展 维新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通过以上信息分析,有些同学看到了中外历史的关联,有些同学看到了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看到了晚清中国错失改革良机的遗憾教训。请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自 拟论题,运用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以往都从政府腐败、战争指挥等因素考虑,现在学者从舆论战等角度研究,拓展了研究视角,研究更加深入,A项正确;舆论战是现代战争的一部分,但不是取胜关键,排除B项;清政府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作,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国近代华人办报产生在1875年,而甲午战争发生在 189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占据了南京八年之久,而这里却毫无重建的迹象……他们关注劫掠,仅仅依靠劫掠来维持生存……”,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宓吉所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此后一直以此作为国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项正确;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的是义和团运动,排除B项;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是五四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据材料“报道了德国瑞生洋行帮清政府从英国采购阿姆斯特朗大炮的新闻”,可知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技的实践,即洋务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还未购买英国大炮,排除A项;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可知这类企业指的是官督商办的企业,主要集中的民用企业方面,所以符合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开平煤矿和上海机器织布局,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都是官办军事企业,与题意描述不符;福新面粉公司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与题意不符。排除包含①③⑤的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可知,体现了李鸿章主张通过官督商办的方式创立民用企业,商人为企业的董事,反映了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方式,D项正确;军用企业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选项最先引进西方机器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选项为官办的民用企业性质,表述有误,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主要考察甲午战争失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所描述的是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廷对洋教习颁发二等宝星,说明当时清廷鼓励技能转化,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列强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变革,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洋务运动学习的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上的修修补补,未能认识到中外实质差距。D项正确;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B项;其主要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为的是要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外国侵略,因此其领导者未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材料“其得金沙合银若干两,除 将借款陆续提还”“有盈余,作为二十成均分”体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漠河金矿不仅向民间进行融资,而且进行股份分成,说明当时中国企业已引进现代管理模式,B项正确;该分配方式仅是部分企业,不能代表整个国家,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民主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与政府态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应世方略是指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强调洋务运动的影响不符,排除A项;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C项;五四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爱国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本身就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力的衰弱和财政的枯竭。而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表明地方督抚力量增强,削弱中央集权(清王朝统治根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国家权力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社会矛盾尖锐是指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与本题表明的“中央—地方”关系不相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材料中表明的是清政府财政的来源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但战争的惨败结局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可得出这场战争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可得出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再登诸《申报》;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可知,表明轮船招商局采用了募股的经营方式筹措资金,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A项正确;选项义和团运动形势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新变法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排除C项;选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依据材料“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可知,表明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大大低于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官兵贪图安逸享乐,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预示了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D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BC两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及民用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了中国城市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创办学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培养了科技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创办湖北兴国煤铁矿时,李鸿章指出,如果令商人自己创办,恐怕会出现集资难,且可能会滋生流弊,所以应该官督商办,这样属于公家的财务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在创办招商局时李鸿章说,创办招商局是为了收回国家利权,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官府必须进行扶持。结合所学可知,湖北兴国煤铁矿和招商局均为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民用企业,李鸿章主张官督商办,认为这符合官商的共同利益,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洋务运动已向纵深领域发展,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排除A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的传统观念是重农抑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洋务企业深受官僚资本压迫,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题干所示为奕?代表总理衙门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遭到守旧官员的坚决反对,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近代化之路异常艰难,D项正确;题干没有官场腐败的信息,排除A项;推动洋务运动的主导力量在地方,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兵工厂设立的时间及地点可知,当时兵工厂大部分都设置在内地,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主要是为了避免遭受军事打击,B项正确;材料与促进内地经济发展、镇压义和团无关,排除AC项;这些兵工厂并未改变传统工业布局,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能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为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可知,留美幼童表达了自己留学美国学习知识报效国家的愿望,表明他们具有浓厚的家国意识,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留美幼童的家国意识,与西方礼仪无关,排除A项;留美幼童不会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留美幼童的政治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将刚刚面世的国际法分发给各个通商口岸,便利了通商口岸处理涉外事务,这说明清政府当时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有了运用国际法的意识,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方兴未艾,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的器物,因此西学东渐的内容没有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结合材料所述和材料作者身份可知,1905年正值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大肆扩大在华势力范围,此时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要求本国政府警觉日本在华的侵略和文化渗透行为,从政治动机上可知,此举是德国为了与日本争夺对华经济文化控制权,C项正确;A项主要发生在一战前,时间错误,排除;中国革命此时仍处于零星状态,且与材料所述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此时中国已对外开放大量通商口岸,结合所学可知此亦非德国外交官的报告意图,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枪炮、路轨各厂,皆以铁厂为根。船板锅炉及各机器,皆需精钢,炮钢尤精”“今日炼钢尤为自强要务,必宜速为讲求,则船、炮及各机器所需钢料皆不外求”可知,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有利于解决军工所急需的钢铁材料,有利于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同时,它的创办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④解读正确,B项正确;汉阳铁厂属于官办钢铁企业,②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达到自强自救目的,③说法错误。因此,②③解读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汽船“黄鹄号”试航成功、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都是洋务期间“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的表现,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京张铁路开始修建是在1905年,此时洋务运动早已经宣告破产,与洋务运动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A项涵盖不全,排除。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准备转为官督商办或其他方式经营,这说明洋务企业经营方式转向,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派内部发生分化,排除B项;洋务派希望招商雇买,不能反映商人资本的影响力增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的局限,排除D项。故选A项。
25.(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详解】(1)运动:依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得出运动是太平天国。依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得出《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从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分析,得出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反映农民的理想分析,得出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何处:依据材料“兴银行……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得出发展资本主义。原因:依据材料“《资政新篇》”,得出资本主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26.参考答案:
论题:19世纪60年代,中国错失良机,民族危机加重
论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深渊。在内外交困下,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仅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没有真正走上近代化道路。
放眼世界,工业革命正在从英国扩展到北美和欧洲大陆,各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这些都为它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论:顺应时代变革,国家才能抢占先机。而晚清的洋务运动太过保守,未能推动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中国在19世纪末更深重的民族危机。
【详解】通过阅读材料及图表可知,历史学习小组对晚清提炼出的信息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因素,却殊途异路,走上了不同的结局,西方实现社会转型,走向工业文明,中国则继续在农业文明中沉沦,历史在此出现了大分流。发展到19世纪中期,整个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政体逐步确立并完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外交上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而此时的中国依旧停留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下,主导的经济形式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军事落后,外交上闭关锁国,所以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错过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期,远远落后于世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眼中廉价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地,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但此时的清政府一方面要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列强侵华进一步加剧,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在内忧外患下,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对于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技术层面,核心思想为“中体西用”,最终以失败告终。综上可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抢占先机,只有大力发展本国生产力,才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