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8 20: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练习(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却可以灭火,这说明( )
A. 分子不同,物质不同,性质不同 B. 不同分子大小不同
C. 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D. 不同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一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构成不同
4.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 )
A.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6.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A中液体变成_______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7.“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
(1)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
A 土豆 B 苹果 C 羊肉
(2)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使用下列烧烤炉既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又节约能源的是________。
A 木炭烧烤炉 B 太阳能烧烤炉 C 燃煤烧烤炉
8. (1)写出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选填“分解”或“化合”)。
(2)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请描述你从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只要写出3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③带正电的粒子有 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
10.请说出导致下列差异的因素.
(1)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性能不同,原因是________ ;
(2)CO与CO2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4)氧元素和碳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原因是________ ;
(5)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________ .
11.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分子的观点来看,“美酒飘香”、“花香四溢”都是因为________
②人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________.
③新型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④NH4Cl是常用的氮肥,不能和________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⑤海水“晒盐”主要发生________(选填“物理”和“化学”)变化,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2.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________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
(4)与图2课本中装置相比,用图1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其优点是________。
14.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答 案
一、单选题
1. A 2. B 3. B 4. C 5. C
二、填空题
6. 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 (1)C(2)不停的运动(3)B
8. (1)H2O H2+O2;分解
(2)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间有空隙;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2个氢(氧)原子可以结合成一个氢(氧)分子…
9. 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原子、中子;质子;电子
10. 含碳量不同;分子构成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1.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蛋白质;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碱;物理;饱和
12. 小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三、实验探究题
13.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将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滴反了;浓氨水
(4)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14.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变小;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
(

- 1 -
页 共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