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A
B
D
C
三亚蜈支洲岛
杭州乌镇
北京香山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E
呼和浩特乌兰木伦草原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综合思维)。
地域差异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不同的空间尺度)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山和谷的差异、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纬度
温度
海陆
水分
气候类型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决
定
1、具有一定宽度
2、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的概念理解
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图片很像???
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
自然带名字记忆:(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气候类型
表示自然带
0°
10°
20°
30°
40°
60°
70°
80°
极地高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大陆西岸
内陆地区
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25°
35°
50°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地带性分异规律
(水平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分异规律)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0°
10°
20°
30°
40°
60°
70°
80°
极地高气压带
大陆西岸
内陆地区
大陆东岸
25°
35°
50°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草原
从赤道到两极 沿途景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受哪些因素影响?
热量条件存在差异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类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图示
形成原因
分异基础
热量
变化方向:南北更替
自然带延伸方向:东西延伸
太阳辐射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经度分异规律)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类型
分布规律
图示
形成原因
分异基础
水分
变化方向:东西更替
自然带延伸方向:南北延伸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海陆位置
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答案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思考
之前我们学习过特殊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特殊的气候类型
特殊的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地带性差异
非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影响因素
知识归纳
分异规律
下节课学习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数字是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2.图中有两个数字表示的自然带的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数字是 ,气候类型是 。
3.自然带④的名称是
,自然带⑨的气候类型是 。
4.图中各数字表示的自然带中有两个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 ,都是由于
形成的。
⑤、⑩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⑨、⑩
海陆热力差异
(1)ABC依次是什么自然带?
(2)这种地域分异属于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其主导因素是什么?在什么地带最明显?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水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2015 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C
A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能说明山地垂直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与表现。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森林
草原
森林
苔原
冰原
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表现形式: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思考】
读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名称,判断垂直分异规律与前面所学的两种分异规律中的哪一种更相似?
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似
【规律2】
基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思考】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考】
纬度相当的三座名山的自然带谱数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规律3】
山体越高,带谱越多。
【规律4】
相同纬度,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带谱越多。
【思考】
为什么珠峰南坡的带谱比北坡复杂?
【思考】
不同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自然带分布有着怎样的规律?
【规律5】
山体高度相同,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
【思考】
不同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不同的表现是什么?
【规律6】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越低
【思考】
阿尔卑斯山同类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南坡是阳坡,热量条件好;北坡是阴坡,热量条件差。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
【规律7】
通常,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比阴坡高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规律相似
②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④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⑤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⑥通常,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比阴坡分布的海拔高
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越低
垂直地域分布规律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什么是雪线???
指高山、高纬地区常年积雪的最下界(即最低海拔)。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终年积雪区
雪线以下:季节性积雪区
迎风坡
雪线的影响因素1:降水
思考:观察,迎风坡雪线高度谁的比较低?并思考原因。
总结1、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珠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分析
珠峰雪线南坡低于北坡的原因
雪线的影响因素2:气温
一般来说:气温越 ,冰雪消融量越 ,雪线越 。
低
一般来说:气温越 ,冰雪消融量越 ,雪线越 。
小
低
高
大
高
总结2、纬度越低,雪线越高;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雪线的影响因素2:气温
总结2、纬度越低,雪线越高;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不同季节雪线高低?
全球变暖对雪线的影响?
总结3、夏季雪线高于冬季雪线
总结4、全球变暖会导致雪线升高
雪线的影响因素2:气温
思考:观察,阴阳坡雪线高度谁的比较低?并思考原因。
总结5、阳坡热量条件好,融雪量多,雪线高。
阴坡
阳坡
雪线的影响因素3:坡度
陡峻的山地,雪线 ;坡度小的山地,雪线 。
陡峻的山地,积雪容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偏高
偏低
总结6
雪线的影响因素总结
1、降水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2、气温
①纬度越低,雪线越高;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②夏季雪线高于冬季雪线
③全球变暖会导致雪线升高
④阳坡热量条件好,融雪量多,雪线高。
3、地形
陡峻的山地,雪线高;坡度低,雪线低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66°34N
23°26N
0°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1
2
3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
-OB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
理想状态分布:热带雨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草原带
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OC
南美洲赤道地区的大陆西岸
理想状态分布:热带雨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地形阻挡[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5
-OD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理想状态分布:
温带草原带或落叶阔叶林带
实际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
6
-OE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北极地区
理想状态分布:
南极:苔原带、针叶林带;
北极:冰原带
实际状态分布:无
形成原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为海洋
-OF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理想状态分布: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实际状态分布:高山植物区
形成原因:地势高,水热条件不同
-OH
沙漠中高山山麓及河谷地区
典型地区分布:昆仑山山麓、尼罗河谷地
理想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实际状态分布:绿洲
形成原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河水灌溉
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确定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
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
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
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活动 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相对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越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南坡比北坡多了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木林。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不会。因为两者水热条件存在差异,植被类型和分布肯定有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地带性差异
非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影响因素
知识归纳
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