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9 13: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示儿》和《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诗歌,本单元的主题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而《题临安邸》则是以质问的方式来表现。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古诗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且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学生对历史情景不熟悉,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诗意、诗眼、诗情三个方面进行多维比读《示儿》和《题临安邸》,以诗读诗,以诗悟诗,结合背景资料,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体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掌握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比诗意初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板书《示儿》和《题临安邸》 )齐读诗题。
2、学生自由练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准确、读通顺,并借助注释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读懂大概意思。(指名读,说诗意)
3、比较两首诗,初步感受。
①“示儿”:临终前给给儿子看的诗。“题临安邸”:书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心声。
②两位诗人都是宋朝的,引导学生交流关于宋朝的资料。
(出示资料一: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逐渐走向灭亡,宋徽宗之子赵构带领残余势力逃到临安(今浙江杭州),随后即位,以临安为都城,史称“南宋”。)
③两位诗人年龄相仿,所处同一时期,学生交流诗人相关资料。
二、比诗眼悟情感
1、同学们,诗以言志,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两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板书:悲、醉)
2、体会“醉”
(1)谁醉啊?游人指的是谁?(“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
国家沦陷,这些统治者在做什么?——【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百姓受苦,这些统治者在做什么?——【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为什么说把杭州当做汴州呢?汴州,你想了解吗?
(课件出示资料二:《清明上河图》 )汴州,又称汴梁,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曾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就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就是著名的全长五米的《清明上河图》,孩子们,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看到的景象吗?(学生交流: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师:是啊,如此繁华、如此热闹、如此和谐的汴州,从金兵攻破城门,皇帝沦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壮丽河山就这样断送在这些整天只知吃喝玩乐的统治者手中。如此山清水秀的杭州,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汴州呢?(生:会)
(3)师:诗中哪个字让你如此肯定?他们醉什么呢?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醉于美景、醉于美食、醉于美人,贪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国土被掠夺的耻辱,忘记了百姓被金兵欺压的痛苦,忘记了国恨家仇。
引读:
这是享乐之醉,【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心志之醉,【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他们不愿醒来之醉,【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难怪诗人林升要大声质问这些统治者——【生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难怪诗人要替黎明百姓质问这些统治者——【生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体会“悲”
(1)过渡:统治者在醉,达官贵人在醉,而诗人陆游却在——悲!诗人为何而悲?
(2)学生交流
预设一:为国而悲
生:为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 没错,陆游是多么希望祖国统一啊,可是朝廷却在——(指“醉”,【 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如此不作为,他怎能不悲!
【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0年,20年,80年,日盼夜盼、月月盼、年年盼,临了临了,都没有看到这一幕,他怎能不悲?【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烧杀抢掠,他【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看到南宋政权贪图荣华富贵,大好河山难以收复。他【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预设二:为民而悲
生:诗人还可能为老百姓而悲。
师:陆游牵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牵挂着祖国的百姓啊,在金兵的统治下,老百姓过得怎样呢?(课件出示资料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名读),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灵涂炭、妻离子散——【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受尽奴役的百姓们,盼了一年又一年——【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些年,百姓心里有多少失望和无奈啊——【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预设三:为己而悲
生:诗人应该还为自己悲
师:是的,有可能。早在年轻的时候,陆游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课件出示资料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生读】
中年时,他仍一心报国,奋笔疾书---【生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可是却——【生读: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朝廷的昏庸无能,让陆游几近绝望,写下这样的无奈——【生读: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68岁的陆游,一身病痛,只能在梦中征战沙场——【生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想到自己重病在床,壮志未酬,陆游悲伤啊【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是啊,未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他悲痛啊——【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想到自己一生壮志难酬,陆游悲哀啊——【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比诗情练表达
1、当这样的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预设一:感受到宋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预设二:我感受到一种鲜明的对比,权贵花天酒地,爱国志士报国无门。
2、你们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板书:忧国忧民)
3、师: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权贵们,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4、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祖国深深的爱,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首诗吧。(生深情朗读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示 儿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悲 醉
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