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 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课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 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 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 勇于改过的精神。从结构上来看,全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它们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第二 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 来构成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从内容上来看,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 之上,这是将相不合的表面原因,实质上是廉颇的错误认识,他以为蔺相如靠的 是耍嘴皮子。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实际上是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课文结构严谨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具个性色彩。
教学目标
1.学习连词成句的方法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能够真实地追踪阅读时间,通过对感受连词成句的阅读效果。
4.能够综合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习“连词成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并用自己的话说。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搭石》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力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搭石》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就学习了要在默读课文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现在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做个“词句快读”游戏,计时 5 秒,
(出示四个词语),你能在5秒内记住几个词语呢?5秒后举手抢答。
挑战升级,多出示几个词语(八个有关课文的词语),喊同学来挑战。
预设:学生回答了五个
师:还有谁可以来挑战?
生:回答了六个,
师:还差一点点,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啦!谁来?
生:回答了八个
师:恭喜你挑战成功,看来你已经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默读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3、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名著多如繁星,其中《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它就是根据《史记》改写的。板书课题:(将相和)
4.同学们,请问将是谁?相是指谁?这里的和又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设计意图】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 的方法。本设计在回顾了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后,引导学生从 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二、学习方法,提高速度
1.记录阅读方式和时间: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课文,你又了解了哪些内容?读完后记录好阅读方法和时间,填写在“阅读追踪表”中。注意:记录的时间,不是眼睛扫过课文的时间,而是你读懂课文的时间。(出示秒表)
首先请孩子们找出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请给出小标题。
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请问你们是用了什么阅读方法来完成任务的呢?
(跳读、连词成句地读、猜读、边读边思考、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带着问题读)
继续挑战,学习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
3. 现在我们进行第二轮游戏,给同学们15秒时间读一段话,第一眼你看到了多少内容呢?你是怎么读的?(举手抢答)
(1)说一说,你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
生: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师:你抓住了关键的语句。
生:我们怎敢为了一块壁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师:请问你是怎么读的?
生: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词
(2)有的同学一眼看到了一个词,有的同学一眼看到了一个短语,有的甚至看到了一个句子。
教师小结:这就是连词成句地读。连词成句就是要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眼看到的内容越多,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
板书:(概括:连词成句地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开始出示课前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连词成句地读”。并根据学情提出质疑与困惑。随后,通过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既检测了词语,又让学生对“连词成句”有个初步的概念。紧接着,结合课后习题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为后面运用这一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把握内容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很多,课前我们也回顾了。有时候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会让我们的阅读速度更快。现在就让我们在连词成句的基础上,尝试用其它方法默读课文。
(1)概括出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孩子们先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合作探究。
(2)读完后继续记录好阅读时间和方法。
2、三分钟概括出完璧归赵(1-9)的起因、经过、结果,请问你是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预测(连词成句地读,扫读)
3、两分钟概括出渑池会面(10-14)你又是用了什么方法?
预测(抓住关键词、跳读)
4、一分钟概括负荆请罪(15-17)
预测(扫读)
5.现在我们已经分别概括出这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呢?
师:我们怎样才能借助图表更好地概括主要内容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先借助图示分别概括好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3)根据故事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话将三个故事内容灵活合并。
(4)概括时,语言要简洁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第二次阅读全文,在前面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再次进行巩固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完之后,让学生借助课后图示梳理重要情节,把握内在联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迁移运用 强化实践
你们讲得真好。你看通过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了阅读速度,还帮助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更加深了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提高阅读速度,都会运用到“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
1、带着问题快速默读《管鲍之交》,要求运用刚刚所学的阅读方法。画出关键语句,相互交流。并继续填写好阅读追踪表。
(1)《管鲍之交》中的“管”和“鲍”分别是指谁?
(2)为什么鲍叔牙愿意做管仲的副手?管仲能被拜为相国,鲍书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管鲍之交》
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 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
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课外阅读拓展,能力方法的迁移运用。通精心挑选材料,平衡选文经典性、难易程度以及与学生阅读兴趣的贴合度等,尽量还原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阅读时使用方法的积极性,体会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总结方法
1.写感想,说感想,说说自己在本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这一次你跟上了吗?提高阅读速度也不是一蹴而就,老师交给你们的方法不仅仅在学习中努力实践,还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学习和生活本来就是相同的。提高阅读速度不仅仅是学习的需求,也是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