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阅读专题4】语体与语言:分析语言的质地和风格》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阅读专题4】语体与语言:分析语言的质地和风格》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9 09: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阅读专题4
语体与语言:分析语言的质地和风格
学习目标
联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
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画图等方式,感受经典理论文章在用词严谨、思维辩证、文风朴实基础之上的不同语言风格。
圈点勾画,细读七篇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概括理论文章基本的语言特点。
对比精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比较毛泽东不同文章的不同语言风格,并分别找出其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特有的语言现象。
预习任务
比较由《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改写的辩论稿,思考同为论辩文章你更喜欢哪篇,就阅读体验、说理艺术、人物塑造等方面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来论述你的理由。
对比精读《人应当坚持正义》《修辞立其诚》,尝试用流程图来梳理文章思路,比较说理方式的不同,体会严密的逻辑性,并概括语言风格。
目录
任务一 异文求同,定言语基调
01
任务二 同人求异,赏言语质地
02
任务三 同类求异,析言语逻辑
03
任务一 异文求同,定言语基调
导入
有一种语言风格称之为“零度风格”,即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这种风格是否最适合理论文章?
1.小组探究:自主朗读以下三篇文章的选段部分,结合文本讨论理论文章一般会呈现怎样的语言风格。
篇名 选段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篇名 选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续表)
《怜悯是人的天性》
(三)
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
点拨:用词严谨,思维辩证,文风朴实。
选段(一):
(1)关联词,“但是”“只有……才”“并不是说……而是说”“并不像……而是……但”“不管……还是”等,使文意跌宕起伏,语言缜密严谨;
(2)修饰语,如两个“归根结底”,强调经济本质上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
选段(二):
连用“唯一”“只有一个”“只有”“只能”等表达必要条件的词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连用7个“客观”,强化实践、真理非主观性的特点。
选段(三),可引导学生关注驳论的思辨性:
先用“诚然”肯定霍布斯“人性恶”论有其合理性,继而连用3组“然而(此外)……因此”,层层剖析其不合理性,由浅入深;
又插入5组“如果”,用假设论证推导出其观点的矛盾性,从而明确怜悯是天性的论点。
2.概括整合
理论文章,本就以阐明事理、哲理为主要任务,而“理”本就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因此,严谨、思辨的语言才能将知识性结论说准确、说透彻。为此,我们可以抓住关联词、修饰语、高频词、时态词、数字甚至标点符号等语言标志,来贴近此类文章的言语基底。
任务二 同人求异,赏言语质地
1.对比探究:比较阅读毛泽东的两篇文章,结合文本分析语言现象,概括语言风格。
作者 篇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 语言现象 语言风格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俗语、口语、成语,化用典故反讽、类比
设问、排比
通俗直白、说理透彻、生动活泼、幽默诙谐
通俗直白、说理透彻
2.精研细读
《改造我们的学习》显然更注重手法的多元性,因此语言上呈现出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一面。请同学们自寻一处典型文句,写一则批注。要求:明确语言特点,赏析表达效果,50字左右。
示例: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一处,不但罗列贬义成语、引入熟语,而且巧用口语,直接表达对主观主义者不研究现状、不注重实践这一做法的不满,反讽明显,一针见血,颇有鲁迅杂文“匕首投枪”之感。
3.问题探讨
两篇文章都是毛泽东在论证“理论联系实际”时的基本观点,为何文风却有如此差别?
(1)体裁不同,前者为口头讲话稿,采用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既能增强讲话的说服力与表现力,又能通过强烈的主观情感引起共鸣;而后者为书面政论文,应以客观论证为主。
(2)受众不同,前者的听众是延安文化水平一般的干部群众,浅显直白、自然亲切的俗语、口语、类比等,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后者的读者则多为知识分子干部群体。
参考角度
4.概括整合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报告,毛泽东的语言都是观点鲜明、通俗易懂且说理透彻,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文艺、幽默诙谐的睿智,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听主席讲话,“好像热天吃了冰激凌,又好像疲劳后喝了一杯热茶”。
任务三 同类求异,析言语逻辑
1.分角色朗读
《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话题的运用,苏格拉底与好友格黎东围绕要不要越狱展开了一番论辩。邀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全文,初步感受柏拉图对话体的言语魅力。
2.对比探究
围绕“苏格拉底能否越狱”这一话题,如果把柏拉图的对话体改写成一篇论点鲜明、论证翔实的辩论稿,你更喜欢哪种?请就阅读体验、说理艺术、人物塑造等角度发表你的观点。
示例:
对话体以连续发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以亲切活泼的语言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对话体通过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唯正义是从”的观点,深入浅出:同时从具体事例出发讲述抽象深奥的哲理,以浅喻深,更易接受。
阅读体验
说理艺术
人物塑造
其他角度
对话体增添了文章情节般的妙趣,更能直观、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感知苏格拉底的睿智与坚持。
言之成理皆可。
可引入汪子嵩《希腊哲学史》中的评价进行佐证:“用对话形式写作哲学文章有它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可以将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生动活泼,不至于干巴巴地使人念不下去……讲道理时可以欲擒故纵曲折反复,给读者思路产生一些回旋余地,是比较能引人入胜的形式。”
3.制作流程图
朱光潜称柏拉图灵活的对话体“使人不但看到思想的最后成就或结论,而且看到活的思想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我们就尝试循着两人的对话,以流程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思路,感知柏拉图文章的辩证性。
示例
阶段1(类比):论辩该听从大众还是内行的意见?
结论:听内行!
阶段2:论辩听从大众的意见有何后果?
结论:损毁道义!
结论:要听从真理本身,而城邦律法就是真理!
阶段3:论辩活着重要还是活得好重要?
结论:活得体面正派!
阶段4:论辩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或以坏报坏?
结论:不能!因为违背正义!
结论:不能越狱,因为违背城邦律法不正义!
4.自主梳理
哲理文都讲究逻辑的严密性。请同学们自读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第2~5段),简要画出思维导图,并揣摩两篇哲理文章在说理方式上的不同。
示例
总:“立其诚”含义分三层
(分项列举)
分:“名实一致
(概念界定)
分:“言行一致”
(概念界定,名言引用)
分:“表里一致”
(概念界定)
如果说柏拉图采用的是独特的对话体,通过步步设问、层层铺垫来体现哲理文严密的逻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那么,张岱年沿用的则是论文体脉络清晰的“总分”模式,注重分项列举,通过概念界定及名言引用等方式呈现哲理文严密的逻辑。
5.列表整合,概括风格。
哲理文
《人应当坚持正义》
题材
篇名
作者
说理方式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
对话体: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动态推进)
语言分格
逻辑严密、亲切活泼、以理服人
《修锌立其诚》
(第2~5段)
张岱年
(中国哲学家)
论文体:界定
概念、引用名
言(分项列举)
逻辑严密、
质朴典雅、
旁征博引
任务四 求同存异,辨言语内核
示例:
体裁不同;
受众不同;
背景不同,如柏拉图出生在哲学尚未定型的萌芽期,因此较难形成有体系的文集;
阅历不同,如张岱年对古代哲学典籍研究颇深,因此文言功底深厚,对古代语料信手拈来,使文章更显古朴典雅。
(前两点前面已阐述)
1.讨论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理论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2.概括整合
言如其物,物如其言。理论文章的语言风格,既因“理”的特点而强调用词准确、思维辩证、文风朴实、逻辑严密,也因体裁、受众、背景、阅历等实际条件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这本身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
3.小结
“零度风格”是否最适合理论文章?显然不是。朱光潜在《漫谈说理文》中说:“如果坚持所谓‘零度风格’,说话的人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已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疼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而与之相对,理论文章应该走一条“有立场、有对象、有情感、有形象,既准确而又鲜明生动的路”。
课后作业
1.“意则期多,字则唯少”是中国历代作家写文章的标准,言简意丰是理论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请你任选一篇文章,任选一处词句,简要说一说其言简意丰之美。
2.塞缪尔·斯柯尼可夫评价柏拉图的文章:“一部真正的对话就是一出戏剧。”因此,有人说,柏拉图的哲学文章也是一部戏剧作品。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从语言角度来谈一谈。
3.除了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还包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请从中任选一个,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论述文,并与同学交流。要求:用词严谨、思维辩证、逻辑严密;可模仿此单元任一作者的文风。
答案提示
1.示例:“他们从歌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生吞活剥”一词,原意就是把生的吞下去、活的剥开来,用在这里则形象地写出了部分留学生机械生硬地全盘接受西方,缺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辩证思想,表达了毛泽东对这种脱离中国实际的主观主义作风的讽刺与批判。
2.言之成理即可。如赞成,则可从柏拉图对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特色的戏剧情境、跌宕的情节与尖锐的矛盾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反对,亦可从上述方面进行反面论证。
3.重在学以政用,符合理论文章语言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