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阅读专题5
价值与地位:评价经典名篇的社会作用
学习目标
精读《光明日报》评论,联读恩格斯、卢梭、柏拉图及毛泽东的文章,以列表分析、查阅文献、问题探讨等方式。
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评价经典理论文章对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和深刻影响,进而探究理论文章价值生成的根源。
圈点勾画《光明日报》评论,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证思路。
思考文章后三个部分批驳了哪些观点。
预习任务
利用图书馆、学术网站,收集关于本单元恩格斯、卢梭、柏拉图及毛泽东的文章的相关评价的文献,感受经典理论文章对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和深刻影响。
目录
任务一 见其题,知其旨
01
任务二 质其疑,探其因
02
03
任务三 读经典,激能量
任务一 见其题,知其旨
导入
标题是文章精华的高度浓缩,是作者思想的全面综合。从论述文文体的角度看,经典理论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
1.活动探究
常见论述文的标题有三种类型(A.标题就是中心论点;B.标题表示论述对象;C.标题揭示论题),分小组合作,列表分析以下文章标题的类型及作用。
篇目 类型 作用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怜悯是人的天性》
《人应当坚持正义》
B
C
C
A
A
A
1.点明论题,针对性强。
2.中心观点,旗帜鲜明。
3.问题标题,引发兴趣。
2.问题探讨
圈点勾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第一部分的第二至第三段,说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是如何使人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的。
点拨
“议论的路径就是思想的路径”,重点分析“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推理过程。
示例
(1)阐述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客观的,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既然“真理是客观的”,那么“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然后举例论证,“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
(3)进而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4)接着阐述社会实践的定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个活动有一个特点,即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
(5)推出结论:“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6)第三段,紧接着,就已经得出的结论进行举例论证,先举自然科学的例子——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哥白尼太阳系学说,再举社会科学的例子——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者用举例论证来证明其逻辑分析是正确的。层层论述,层层推进,使人不得不信服。
任务二 质其疑,探其因
1.问题探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逻辑上和实例上已经足以使人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了,为什么作者还写了文章后面的三个部分?文章四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点拨:
(1)可以思考经典政论文和一般议论文的异同。从一般议论文角度看,能让中心观点使人信服即可,而政论文必须有很强的问题的针对性,通常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2)文章第二部分针对两类同志的疑惑和担心,批驳了“四人帮”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第三部分列举了毛主席重印按语写补充说明一事,强调毛主席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
第四部分论述了怎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四个部分的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进一步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2.问题探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请结合历史事实或我们的亲身经历,评价文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和深刻影响。
明确
文章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它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在思想界、理论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廓清了迷雾,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从社会层面看,文章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任务三 读经典,激能量
1.活动探究
根据范例,小组合作整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评价的文献,列表分析经典理论文章对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篇目 重大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
批驳“两个凡是”,廓清迷雾,解放思想。
针对歪曲与篡改,澄清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
批驳教条主义,统一思想,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篇目 重大影响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怜悯是人的天性》
《人应当坚持正义》
批驳唯心认识论,坚持实践论的思想原则。
批驳霍布斯“恶人”观,宣传“人类本善”的思想。
批驳教条主义追求正义,成了后世规范化的通用的社会准则。
(续表)
2.梳理整合:结合上面列表中的经典理论文章,进一步说说其为何有影响世界和社会的巨大能量。
点拨:可以从作者思想的力量、时代社会的力量、读者阅读的共鸣等方面探究理论文章价值的根源。
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例:
(1)经典理论文章蕴含作者巨大的思想力量,如柏拉图“人应当坚持正义”,这几乎成了后世通行的社会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力量源自思想。
(2)经典理论文章具有强烈的社会针对性,如毛泽东的两篇文章,前者写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统一思想,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石;后者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经典理论文章的力量更是源自时代。如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责任编辑的王强华始终认为,该文的发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社会形势的必然产物;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讨论迟早会出现,不是由这位作者撰写、这张报纸发表,也一定会有另一位作者撰写、另一张报纸发表,或者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出来。
(4)理论文章需有读者群体接受,产生阅读的共鸣。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举国欢腾,广大干部群众期待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课后作业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更有人说,只有能付诸实践才是有意义的理论,我们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请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谈谈你对“思想力量”与“实践行动”的看法。
答案提示
示例:
1.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思想,但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艰深和高远,而在脚踏实地,思考现实,破解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理论思想就必须结合实践不断创新。
2.思想的实践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识,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要将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就必须有巨大的勇气相匹配,不畏教条,救于实践,解决现实与理论的问题。
3.“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思想上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地明白。思想的力量只有在实践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