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学习目标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概况,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其局限性;
2、了解列强侵华的加剧——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引发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 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
注意
阶级矛盾是根本原因,而鸦片战争后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1、原因
天国的构思——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第三次落第后,大病一场并做了个梦,这个梦大概是这样的:
好儿子,我要派你去拯救这个世界!
这是你哥,
他叫耶稣。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较并非纯正的西方基督教,而是洪秀全杂糅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他所宣言的救世、醒世理论对于被压迫的人民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2、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3
1856
1864
最终失败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1853
1851
1851.1
1856.8
天国的实践——从起义爆发到军事极盛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天王
洪秀全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叛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政权
与清廷对峙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和清廷对峙
天国的实践——从起义爆发到军事极盛
今天京是上帝基督下凡带朕暨幼主(即洪天贵福)作主创开天朝天堂,上帝天堂在人间。”——洪秀全
定都天京的弊端?——耽于享乐;腹背受敌(清廷、列强)
富丽堂皇的天王府
天国第一宅男
十几年几乎不出天王府一步
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
天京
东南沿海地区
列强势力强大
清廷设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极盛
北伐——企图占领北京,最终失利
西征——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
天朝的衰亡——从天京变乱到天国覆灭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洪
④杀
(石达开)
(韦昌辉)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军日益处于下风。
天朝的衰亡——从天京变乱到天国覆灭
后期防御图强
李秀成
陈玉成
太平军不敌湘军、淮军和洋枪队,最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灭
VS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外国人训练来镇压太平军的一支军队
天京被围困多时,洪秀全病逝,幼子即位。
李秀成携幼天王突围失败被俘,后被害。
天京城血流成河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3、指导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但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无法得到农民的拥护,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①定都天京后统治阶层的腐化
②运用宗教迷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统治集团的内讧
④战略上的失误
⑤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清军、湘淮军和洋枪队共同镇压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深入了解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等……
经验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有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结合以下这组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以下资料来自香港教育局网站,已转为简体)
太平天国运动前,清廷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道光时期全年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田赋收入约为2000-2500万两,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一些富裕的省份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朝廷无法得以正常征收田税。
——整理自倪玉平〈晚清财政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以同治朝的关税财政为例〉
资料一
根据资料一,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的财政带来甚么影响?为甚么会产生此现象?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国家经济,国库收入减少。太平军自南方起兵,一直进军至天津,横扫东南面广泛地区,战乱所及导致东南富庶之地的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直接影响国家收入。
结合以下这组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以下资料来自香港教育局网站,已转为简体)
咸丰皇帝面对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无力调集大规模军队,只好将两江大权交给湘军领袖曾国藩,以激励他努力与太平军作战,确保清廷不会灭亡。咸丰皇帝死,慈禧及恭亲王奕訢放权地方,重用汉人,……
——整理自〈太平天国运动与地方坐大〉,《每日头条》
资料二
根据资料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的政权内部有什么影响?
咸丰皇帝、慈禧太后及奕訢为平定太平军而授权曾国藩,导致他所推荐的部将、属吏与幕僚遍布全国。自此,汉族官员在清廷势力上升,改变满人官员在政权中的优势。
清廷为平定太平军而放权地方,容许曾国藩自组地方军以平乱,自是满汉地方督抚数目消长,影响日后清廷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链接——湘军、淮军
湘军——曾国藩所建
淮军——李鸿章所建
清末,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清政府不得不下令地方组织团练。地方团练发展为地方军队——湘军和淮军。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曾国藩的建军标准
湘军又称湘勇,以血缘、乡邻为纽带,贯以儒家忠勇济世思想,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结合以下这组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以下资料来自香港教育局网站,已转为简体)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一些汉族官员逐渐取得大权。他们体验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希望从西方引进科技。这批汉族官员和满族贵族被称为「洋务派」,包括总理衙门大臣奕訢,军机大臣沈桂芬、文祥,以及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
——整理自《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
资料三
根据资料三,试解释洋务运动的出现与太平天国运动有甚么关系?
曾参与平定太平军的官员体验到「洋枪」「洋炮」的威力,这批官员成为「洋务派」的骨干。在平定太平军后,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科技,获朝廷认同,推行洋务运动。
5、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汉人权力上升
中央权力下移
促成洋务运动
大量土地荒废,人口减少
国家财政收入较少
二、洋务运动
1
2
1.洋务运动的背景与目的
4
4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内忧
外患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维护清朝统治
解内忧——镇压农民起义
排外患——抵御外来侵略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1
2
2.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洋务派主张在不动摇封建制度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1
2
3.内容和口号 “自强”与“求富”
4
4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军事工业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江南机器 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局 崇厚 天津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河北唐山开平
民用企业
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何不同?根据以下两则资料分析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所有局、厂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经费由政府调拨。
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总局设有“健丁营”及刑具、大牢,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
资料一
民用工业,生产目的是获取利润;管理形式是 “官督商办”;经费来源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管理形式。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资料二
军用工业(自强) 民用工业(求富)
管理 形式
经费来源和产品流向
性质
官办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官府投资
产品供官府使用
多为军备之类
资金来源于民间
(军用工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产品流向市场
多为民生用品
浓厚的封建性质
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生产车间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操江号,在甲午海战中被日军击沉。
开平矿务局,洋务民用企业之一,以机器采煤,所产煤炭主要用于烧陶、制砖、烧石灰,少量用于酿酒或家庭烧火取暖。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清朝的王牌海军——北洋水师
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定远舰
镇远舰
济远舰
致远舰
靖远舰
经远舰
来远舰
平远舰
“八大远”
战舰
创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办学方式新
课程内容新
办学宗旨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4、结果:
5、评价: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
——李鸿章在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感慨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纸片糊裱——只是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内里未改——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导致清朝落后的根源。
(1)进步性: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①洋务运动刺激和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③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拓展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概念认识——何为早期现代化(近代化)
近代化(现代化)是相对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理性化。
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领域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经济上,创办近代机器工业,推动经济工业化;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近代化;军事上,创办新式海军,配备先进军备,推动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如何体现早期现代化?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生产车间
京师同文馆
定远舰
洋务运动如何推动早期现代化?
1、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西北边疆
英国支持新疆内乱
俄国占领伊犁地区
左宗棠收复伊犁
西南边疆
中法战争爆发
法国占领越南
传统宗藩体系受到冲击
东南边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日本占领中国台湾
塞防
海防
VS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西北危机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2)西南危机: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
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
1883年8月
中法战争打响
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镇南关大捷
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1883年12月
1884年8月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冯子材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中国,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材料三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1)背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始谋求对外扩张。
2、甲午中日战争
朝鲜国内爆发农民起义
请求清廷出兵镇压
日本趁机陈兵朝鲜
偷袭清军
甲午中日
战争爆发
(2)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丰岛海战
日军偷袭清军
清军北撤至平壤
平壤战役
日清在平壤爆发大型战役
由于清军主帅指挥不当延误战机,清军大败。
黄海海战
北洋水师援军抵达朝鲜,日清开战。
李鸿章避战保船,躲进威海港,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日本在控制黄海、旅顺后,逐渐控制了战局。甲午最后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管带丁汝昌自杀殉国。
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③激起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⑤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辽东半岛
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
辽东半岛
三十年洋务并没有让中国真正强大,反观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辽东半岛
刘永福,甲午之后领导台湾反日斗争。
辽东半岛
以张謇、周学熙为代表的实业家,主张通过创办实业来救国。
(4)影响:
1、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辽东半岛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由中国赎回
(帝国主义国家利益之争的结果)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2、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识链接——门户开放政策
含义: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政府不征求清政府的同意,擅自与其他国家交换照会,要求在列强控制的势力范围内享受同等的贸易地位,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
1、门户开放如何提出?
3、如何看待美国这一政策?
2、门户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美国要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华权益,享有同等贸易特权。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