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1.1《赤壁》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1.1《赤壁》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2 21: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厚禄一中:江丽赤 壁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面对衰落的国家,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为“大李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则为“小李杜”作品简介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识记生字①折戟(zhé jǐ)
②销(xiāo)
③朝(cháo)
④雀(què)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折断的戟磨光洗净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课文译评:将:拿起。销:毁坏或销蚀。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台名,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课文译评:课文译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自己把它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课文译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由此想到,如果当年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里浓艳的春色就会把二乔锁在其中了。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说明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但作者没有从正面议论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落笔,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当时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那么东吴不一定能取得战役的胜利;说不定连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也成了曹操的俘虏呢! 1、2句:是
3、4句: 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
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
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赤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兴感之由议论感慨咏史诗怀古伤今赤 壁《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讨论两个问题:学完《赤壁》,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总结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启示1、《赤壁》是一首感慨三国赤壁之战的咏史诗。除了诗中提到的人物,赤壁之战还涉及哪些重要人物?除了这首诗外,还有哪些小说、诗词、戏曲涉及赤壁之战?搜集有关资料,并和同学交流。
2、背诵及默写诗歌。课后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