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
CO2的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
气 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吸热
CO2的化学性质
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能与石灰水反应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业差异呢?
CO2分子
CO分子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
气 体
密 度
密度比空气稍小
溶 解 性
难溶于水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
×
×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现 象
· 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 理
用 途
作燃料
2CO + O2 2CO2
点燃
可燃性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2CO + O2 2CO2
2C + O2 2CO
C + CO2 2CO
C + O2 CO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思考】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吸热。
C + H2O (g) CO + H2
点燃
液化气、天然气等含碳燃料在不充分燃烧时都会有CO生成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毒 性
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思考与交流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迅速关上煤气总开关,打开门窗,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电器
01
0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还原性
实验原理
CO + CuO 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步骤
1. 通CO
2. 点灯加热
3. 停止加热
4. 冷却后停止通CO
巧记巧学
CO“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
思考与交流
加热前先通入CO目的
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目的?
以防加热时引起爆炸
防止反应生成的铜再被氧化为氧化铜
防止石灰水倒吸使玻璃管炸裂
01
02
尾气处理
防止CO污染空气
用酒精灯点燃
01
用小气球收集
通向酒精灯
02
03
二 氧 化 碳
一 氧 化 碳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比较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 +H2O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没有还原性
无 毒
不与水反应
不与石灰水反应
2CO + O2 2CO2
点燃
CO + CuO Cu + CO2
有 毒
是否与水反应
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是否具有可燃性
是否具有还原性
是否有毒性
除杂与鉴别
除去CO2中的CO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CO)
CO2
CO(CO2)
CO
C
通过灼热的木炭
除杂与鉴别
鉴别CO2和CO的方法
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的是CO
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
01
02
03
04
随堂训练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B
随堂训练
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致使人体缺氧中毒。
C
随堂训练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C.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