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9 09: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01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新课导入: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马
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
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
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1.气压带对气候
气压带 气流方向 气候特征
低压带
高圧带 暖高压
冷高压
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盛行下沉气流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案例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方向 性质 气候特征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温由高变低
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较多
气温由低变高
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案例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
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3.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案例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4.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太阳
辐射
大气
环流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02
世界的气候类型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的气候类型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世界的气候类型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世界的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类型
03
气候与自然景观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1:撒哈拉沙漠
形成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少雨
温差大
风力作用强
风沙地貌广布
植被稀少
荒漠景观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
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例2:我国南方地区
形成
我国南方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降水丰富
常绿阔叶林景观
流水作用强
河流地貌发育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例3:非洲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
草木枯黄
动物迁走
旱季
雨季
草木茂盛
动物迁来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课时对点练
如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代表高压带的数码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
2.影响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③是副极地低压带,在大陆西岸形成极锋,降水多;⑥是西风带,受其影响在大陆西岸降水多。
读“非洲部分区域略图(左图)”和乙地的航拍照片(右图),完成3~4题。
3.1月份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为
A.赤道低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中纬西风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控制甲地的应为东北信风带,B正确。
4.乙地土地利用呈圆形,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水源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水源是该地的限制性条件。土地利用呈圆形,主要是为了方便进行灌溉,故水源最可能是其影响因素。A正确。
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5~7题。
5.有关B气压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流冷干
B.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流暖湿
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
D.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读图可知,B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高空气流逐渐堆积下沉而形成的。
6.由A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读图可知,A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a风带为信风带,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7.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已经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022·福建宁德模拟)如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海陆位置
C.季风 D.地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小区域内部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多是地形因素引起的。
9.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A.N地>M地
B.P地>N地
C.Q地>P地
D.Q地>M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四个地点中,P地和N地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地在下游,海拔低,气温高。
读“沿25°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陆为
A.澳大利亚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欧洲大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根据图中信息,该大陆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降水多,与内陆差异大,是受地形抬升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与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相符。
11.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澳大利亚大陆,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P地受东南信风影响,Q地受夏季风影响)、海陆因素(P地位于内陆,Q地位于沿海)、地形(P地位于背风坡,Q地位于迎风坡)。两地纬度相同,④错误。
基础过关
(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下面图1为“沿某经线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12.图示季节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B.中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黄河进入枯水期
D.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从图中可读出,乙、丁两个风带风向向右偏,可判断出为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甲为副热带高压带,从图中看,甲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洲低压势力强盛;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黄河进入丰水期;巴西高原地处南半球,属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应为干季,草木枯黄,D正确。
13.下列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
原气候
B.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C.在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冬季多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乙为中纬西风带,丙为副极地低压带,丁为东北信风带。受甲(副热带高压带)或丁(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
欧洲西部地区全年受盛行西风(乙风带)
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B正确;
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压带,纬度较高,
不可能全年高温,C错;
南亚地区冬季少雨,D错。
14.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区域两地风力季节变化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图示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两岸,M、N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图中M、N两地均为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分)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2)说明图示区域风力季节变化的原因。
(4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根据“该区域两地风力季节变化折线图”可知,风力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结合图中位置信息,该区域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力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
答案 该区域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力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风力小。
15.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是喜温耐旱的热带树种。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30 ℃,年平均降水量300~800毫米的地区。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可以贮存大量水,旱季来临则迅速脱光身上的叶子。图1是沿0°经线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是非洲区域及猴面包树景观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1)指出图1所示的北半球季节,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3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有规律的移动,基本上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据图1可知,该季节赤道低压带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即气压带、风带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 夏季。判断依据:赤道低压带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
(2)说出高纬环流和低纬环流高度的差异,并以低纬环流为例,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据图1可知,低纬环流高度大于高纬环流高度。原因与不同纬度近地面气温有关,低纬地区相对于高纬地区而言,受热多,对流旺盛,导致环流所达高度高。
答案 低纬环流高度大于高纬环流高度。原因: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导致环流所达高度高。
(3)图1所示季节在图2中的甲地拍摄到的猴面包树景观图是_____(填序号),说出该地此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7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答案 气候特点:高温少雨。成因: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甲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能力提升
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有干湿两季。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图1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甲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处于干季,且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因此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据材料可知,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可以贮存大量水,旱季来临则迅速脱光身上的叶子,因此可判断为①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