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易错题练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yín) B.慷慨(kāng) C.黄莺(yīn) D.滥用(làng)
2.“基”的本义是墙基,下列字中与“基”形旁相同的是( )
A.麒 B.祺 C.箕 D.堲
3.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蔼 贡献 B.摇蓝 矿产 C.枯竭 状观 D.节制 姿源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萤啼绿映红 B.水村山郭酒旗风
C.南朝四百八十寺 D.多少楼台烟雨中
5.对下面句子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A.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B.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D.森林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
6.“对仗”是古诗中常见的形式,是指两句古诗相同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以下运用对仗的诗句有(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说明( )
A.他生来就是种树的,他的一生就应该在种树中度过。
B.命运选择他来种树,那就把自己的身体留在这种满树的青山上。
C.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他选择了开辟山沟,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青山。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山村) B.浪淘风簸自天涯(颠簸)
C.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D.两山排闼送青来(窗户)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tài shè xiǎnɡ lì rú jī dì
( ) ( ) ( ) ( )
mù dǔ zǐ sūn yǒu xiàn kuànɡ chǎn
( ) ( ) ( ) ( )
10.比一比,再组词。,
簸( ) 涯( ) 绕( )
欺( ) 崖( ) 饶( )
11.照样子,写词语。
(1)三番五次(含有数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不紧不慢(第一、三个字相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滔滔不( ) 一( )千里 ( )泽而( )
风雨同( ) 纷至( )来 从天而( )
13.给下面句子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2)我( )有好邮票,( )一定送给你。
14.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屡次。
(2)(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3)( )在狂风暴雨中同船共度。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4)( )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5)( )用财务相助。
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这座江南古镇依山傍水,每到草长莺飞的时节,河道两旁酒旗招摇,让人不禁想起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的事实。
(3)《三黑和土地》主要展现了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等场景,从中可以感受到三黑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 )不加节制地开采,( )加速地球上矿贵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溢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6.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17.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18.填空。
“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它们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这段话,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的儿女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比一天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千米。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么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更加生我们的气。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黄河母亲。
20.下列不属于“黄河”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
A.森林面积减少 B.河里泥沙增多
C.水土流失严重 D.人们生活饮用
21.阅读第二自然段,不属于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的一项是( )
A.污水 B.垃圾 C.汽车尾气污染
D.农药 E.化肥
22.“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照应上文 B.引出下文
C.设置悬念 D.承上启下
23.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千米。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举例子 列数字)
B.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打比方)
C.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作比较)
D.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举例子 作比较)
24.下面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黄河母亲生我们的气。
B.人们对不起黄河。
C.呼吁人们要保护黄河母亲。
D.人们饮用黄河水身体受危害。
25.“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这个句子中带点的字“近”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6.习作。
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写一份倡议书。可以是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可以是号召人们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也可以是号召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晶莹”的“莹”读音为yíng。
B.读音正确。
C.“黄莺”的“莺”读音为yīng。
D.“滥用”的“滥”读音为làn。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
“基”的本义是墙基,形声。从土,其声。
A.“麒”形声。从鹿,其声。麒麟。
B.“祺”形声。从示,其声。本义:幸福;吉祥
C.“箕”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D.“堲”形声。从土,其声,古通“疾”,憎恨。
“基”的本义是墙基,下列字中与“基”形旁相同的是“堲”。
3.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书写正确。
B.“摇蓝”改为“摇篮”。
C.“状观”改为“壮观”。
D.“姿源”改为“资源”。
4.A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意思: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BCD书写正确。
A.有误。“千里萤啼绿映红”中“萤”指的是昆虫,黄褐色,尾部有发光器。应改为“千里莺啼绿映红”。“莺”黄莺即“黄鹂”。
5.C
【详解】考查了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段意就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又称为段落大意。准确地概括段意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
阅读句子“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这句话主要写了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6.B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对仗”是指诗文中按照字音的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语法结构相同做成对偶的语句。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意思是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厌”厌烦的意思,说的是诗人和敬亭山之间看不厌烦,具有人物的特点,是拟人句。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诗句中“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诗句中“明月”对“清泉”;“松间照”对“石上流。”,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把“洞庭湖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是比喻句。
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出自《青山不老》,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他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他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青山。
“青山不老”真正的含义是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从中可知A和B错误。
8.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正确。“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江南春》,诗句的意思是: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山郭:山城。
B.正确。“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浪淘沙》,诗句的意思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簸:颠簸。
C.正确。“茅檐长扫净无苔”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诗句的意思是: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苔:苔藓。
D.不正确。“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诗句的意思是:推开门只见两座青山迎面而至,山色青翠。闼:小门。
9.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 有限 矿产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例、睹、矿、产”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颠簸 天涯 围绕 欺瞒 悬崖 求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簸:可以组词簸箕。
欺:可以组词欺负、欺压等。
涯:可以组词生涯、水涯等。
崖:可以组词山崖、悬崖、摩崖等。
绕:可以组词绕线、绕场、绕行等。
饶:可以组词富饶、丰饶、饶有风趣等。
11. 一心一意 七上八下 五光十色 十全十美 冷言冷语 人来人往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的能力。
(1)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十全十美、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五湖四海、七零八落、九九归一、五花八门、六神无主、五光十色、八仙过海、四面八方等。
(2)第一、三个字相同的四字成语:绘声绘影、相亲相爱、倾国倾城、一生一世、没完没了、难兄难弟、美轮美奂、再接再厉、人来人往、如火如荼、绘声绘色、今生今世、自由自在等。
12. 绝 泻 竭 渔 舟 沓 降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风雨同舟:在大风雨 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从天而降: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13. 即使 也 如果 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这些设想能实现”与“是遥远的事情”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也……”相连。
(2)“有好邮票”与“一定送给你”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14.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风雨同舟 日月同辉 资助
【详解】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三番五次,意为一再,多次。
(2)不紧不慢,意思是指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3)风雨同舟,意思是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或者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5)资助,是指提供资金帮助他人。
15.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只有一个地球 对土地的热爱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及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2)《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一共采用了五种说明方法,例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打比方)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作假设)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类比)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列数字)
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3)《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荞麦花,这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这是自由的滋味。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6.、 、 , , 。 17.不是 而是 甚至 如果 必将 因为 不但 还 18. 不断利用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19.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肆意破坏,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
“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表示并列,应该用顿号即可;在句中做简单停顿,应该用逗号,表示一句话的完整性应该用句号。
17.本题考查关联词的分析与运用。
我们根据句子:“谁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构成的是一种选择关系,因此可以用关于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不是;不是;而是”。
“不加节制地开采,”是假设,“加速地球上矿贵源的枯竭。”是假设的结果,因此可以运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必将。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溢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表示转折关系,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还”。
18.此题考查的是提取关键信息。
“再生”指的是可以不断循环反复,可以不断利用,我们根据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溢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可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本来是可再生资源,因为人们不断随意破坏,因此不能再生。
19.此题考查的是概括内容主旨
该文主要讲述的是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将本是再生的资源变得不可再生,因此告诉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否则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20.D 21.C 22.D 23.C 24.C 25.不能去掉。“近”一字是“将近”的意思,说明“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中4100万吨是个约数,而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与原意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了。“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20.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随着她的儿女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比一天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可知,“黄河”形成原因是森林面积减少、河里泥沙增多、水土流失严重。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可知,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污水、垃圾、农药、化肥。故选C。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这句话在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旧的问题”是上文指的是“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新的问题”是下文指的是“污染严重”。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
C.把“黄河”比作“母亲”,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2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逻辑顺序为读者介绍了有关黄河的知识。文章首先由黄河的地位引出说明内容,介绍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然后介绍了黄河目前的情况,最后指出治理黄河污染的重要性,号召人们共同保护黄河。故选C。
25.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近”一字是“将近”的意思,并不是确数,说明“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中4100万吨是个约数,而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与原意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了。“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故不能去掉。
26.范文:
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天气温度越来越炎热了,学校又迎来了用水用电的高峰期,目前学校一年的水电费支出很可观。据调查,我校在行政、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水电资源浪费现象。如有的教室、办公室在光线照明良好的情况下,还依然开着灯,办公室的温度不是特别冷和热的状况下,还依然开着空调,下班回家时,办公室内各种电源不关闭等等,面对滴跑漏水的水龙头也不去拧紧等等现象,既浪费水电,同时也造成许多安全隐患,面对这些无处不在、触目惊心的水电资源浪费行为和现象,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杜绝浪费,节水节电刻不容缓。
为了节约用水用电,创建节约型学校,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希望人人都能为节约资源出点力,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二、室内温度为32摄氏度以下,尽量不开空调,如开将温度设置在28摄氏度,冬季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空调温度为26摄氏度。
三、使用空调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减少空调的出风量,并注意关严门窗。
四、随手关灯、关水,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光线充足时,做到不开灯,午休时间关闭照明灯。
五、对停用两小时以上的办公设备请关闭电源,使用时重新开启,下班后关闭办公室内设备的总电源。
六、使用节能型灯具,减少用灯数量,不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电器设备。
七、发现浪费现象及时提醒、制止,发现水龙头渗水、漏水及时报修。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不因停水停电而受影响的干扰,让我们携起手来节约用水用电吧!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将节约用水用电视为一种美德,一种时尚。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节约用水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共建节约型和谐校园!
倡议人:×××
2022年10月16日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倡议书;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倡议书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中明确倡议的主题:可以是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可以是号召人们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倡议书。再根据倡议书的格式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简洁,表述有条理。
倡议书格式:一般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
标题有的直接写“倡议书”三字,有时要点明倡议的核心事情,本次的题目可以是“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或“关于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倡议书”。
正文部分:
先写称呼:顶格写称呼:××学校的全体同学们。
中间:写清倡议的内容。从以下三点来写:一是倡议做什么事?二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即讲清目的和意义。三是怎么去做,提出初步设想。
最后:署名是署倡议者的名称和姓名,日期是发倡议的日子。署名和日期都写在右下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