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栈 (zàn) B.偏僻(bi)
C.纸屑 (xuè) D.高跷(qiāo)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篇章 B.慈详
C.出板 D.鼓厉
3.“我……要钱……”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语意未尽。
4.“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 )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话题的转换。 D.话语的中断。
5.《慈母情深》中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皱皱的毛票这一细节写出了( )
A.母亲的钱持得相当容易
B.母亲的工作不太艰苦
C.“我”心中隐隐的有一丝自责。
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抒情,少一些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灰色的基调;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①主动的出击 ②愁苦的叹息 ③亮丽的着色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7.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太阳不但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C.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D.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松鼠才到地上来。
8.与“写得不怎么样,但也不是毫无希望”中的“希望”意思相同的是( )
A.拥抱着亲人的时候,多希望时间就停止。
B.太阳从无法触及的边际经过,那颗星星沉人了水中,希望这份心情永远都不会冷却。
C.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D.老师的话语重心长,包含着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二、填空题
9.读拼音,写词语。
zhì liáo liáng shi méi tàn kǎo shì
( ) ( ) ( ) ( )
gào cí jǐ bèi líng lóng qǐ dí
( ) ( ) ( ) ( )
10.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相应的成语。
(1)刘备为了请诸葛亮辅佐自己,三次前往诸葛亮居住的卧龙岗。( )
(2)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袄。( )
(3)李白的《长干行》诗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
(4)《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11.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替代语段中的画线部分。
失魂落( ) 一如( )往 千( )万化 得意( )
震耳欲( ) 迫不( )待 人( )人海 ( )不舍
放学回家,我急迫得不能等待( )地想把奖状给父亲看,因为这次作文比赛我拿了一等奖,所以十分得意( ),期待着父亲的表扬。可父亲看到奖状,只是淡淡地说:“不错,希望你还是像从前一样( )地努力。”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父爱之舟》这篇课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课文以梦境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一卷”“皱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对母亲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内容,完成表格。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_____ 孩子需要鼓励 _____
父亲 _____ _____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
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左敲敲右打打,刚刚装好,父亲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一下把大衣柜推倒,拿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手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
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心有余悸,生怕会落到我头上。
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认识。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想弄清楚里面的结构。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推门声和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连钟摆都没有装好。
父亲进屋来,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坏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
我害怕地低下了头,眼睛盯着父亲的脚尖。他几步走过来,从窗户照射进来的阳光反射出他举起的手掌的阴影。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摩。
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
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头活好比做人,一榫一眼都要套牢弄实在,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表,那是钻研,我不想让孩子没有前途……”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
14.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机取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
16.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 )
A.点明主旨 B.总结全文
C.抒发感情 D.首尾照应
17.课文描写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 了下去,立刻又 了背,立刻又将头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8.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表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进行了________描写。反复出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课文还涉及了母亲旁边的一个女人,是不是多余之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说说选文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为什么没用那一元五角钱买书却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4.习作。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你和父母之间一定发生了许多故事,请把你最想写的一个故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果能写出当时的细节和场景就更好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客栈 (zhàn)
B偏僻( pì)
C纸屑 (xiè)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B.慈详应改为:慈祥
C.出板应该为:出版
D.鼓厉应改为:鼓励
详xiáng
1.细密,完备,与“略”相对:~细。~略。~情。~谈。周~。~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说得不详细)。2.清楚地知道:内容不~。3.说明,细说:内~。4.审慎:~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刑(断案用刑谨慎)。5.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文。
详yáng
古同“佯”,假装。
祥xiáng
1.指吉利:吉~。不~。2.姓
板bǎn
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钢~。玻璃~。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儿了。3.黑板:~报。~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5.(~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走~。参看(板眼)。6.呆板: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了。7.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锄不下去。8.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他~着脸不睬人。9.见(老板)。
版bǎn
1.上面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版:排~。铜~。2.书籍每排印一次叫一版:初~。修订~。3.报纸的一面叫一版:头~头条。4.户籍:~图。5.筑墙时用的夹板。《考工记》:“版崇二尺,长六尺。” 墙的尺寸多以版为基数进行计算:~筑。
厉lì
1.严格:~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色。雷~风行。3.古又同“砺”。4.古又同“疠”。5.古又同“励”。6.古又同“癞(lài)”
励lì
1.劝勉:勉~。鼓~。奖~。2.振奋;振作:~精图治。3.姓。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省略号的理解。
省略号的作用有: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表示说话的中断;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表示静默或思考;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此处省略号应用于一句话“我要钱”之间,表示说话时的断断续续,所以选C。
4.B
【详解】这道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前半句说到“想买一本长篇小说”,后半部分提到了书名《青年近卫军》,所以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解释说明,所以选B答案。
5.C
【详解】《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中,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皱皱的毛票这一细节写出了“我”心中隐隐的有一丝自责。
6.B
【详解】对于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一个词语和另一个词语前后组合。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搭配词语练的就是词语之间恰当的合理的搭配。我们学习的词语搭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精美的)图案和(认真地)读书。一类是(打垮)敌人。第一类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名词前面为×××的,动词前面为×××地;二是词语搭配要合理。第二类是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对于选词填空: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各种词语及短语的意思,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千万不要脱离文章。
7.B
【详解】A项“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是“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原因,前后为“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所以”。
B项“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与“离我们很远很远”构成转折关系,“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应该用“虽然……但是”。
C项“没有太阳”表示假设,所以用“如果……就”。
D项“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是“松鼠到地上来的条件,所以用“只有……才”。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词词义的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题干“写得不怎么样,但也不是毫无希望”中的“希望”意思是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
A希望: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B希望: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
C希望: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
D希望: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
9. 治疗 粮食 煤炭 考试 告辞 脊背 玲珑 启迪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煤炭、考试、脊背”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三顾茅庐 集腋成裘 青梅竹马 口蜜腹剑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
(1)“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集腋成裘:是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也借指自幼亲密玩耍且陪伴长大的青年男女。
(4)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很甜,肚里却揣着害人的主意。形容嘴甜心狠,为人阴险。
11. 魄 既 变 扬扬 聋 及 山 恋恋 迫不及待 得意扬扬 一如既往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也作得意洋洋。
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12.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非淡泊无以明志 比喻 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 家里很穷,母亲很节俭。 母亲很辛苦 动作 勤俭节约,工作辛苦,关爱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名人名言的识记与对课文的理解等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摘自《朱子家训·全文》,意思是: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只有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内心平和,才能看清人生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得更远,更成功,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3)课文《父爱之舟》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
故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篇课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以梦境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
(4)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选自课文《慈母情深》,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忿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故根据课文内容,从句中的“一卷”“皱皱”可知“我”家里很穷,母亲很节俭;从“龟裂”可知母亲很辛苦。这句话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勤俭节约,工作辛苦,关爱孩子。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3. 精彩极了 腼腆、得意扬扬 糟糕极了 质量不高 伤心、难过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对自己深深的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14. 危险的事情已经过去,回想起来还有点害怕 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 15. 动作 语言 神态 严厉 16.A 17. 父亲把我装配的大衣柜推到,并打了我。
父亲看到我拆座钟,手掌轻轻落在我的头上。 父亲看到我拆座钟,手掌轻轻落在我的头上。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和积累。
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本题中“心有余悸”意思是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投机取巧”意思是利用时机钻空子,玩弄手法谋取利益、好处。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划线句的内容“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一下把大衣柜推倒,拿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可以得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从这些细节中可以得出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内容的分析。
文段的结尾“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可以得出短文的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是文章的标题“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17.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注意要所写的内容要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即可。对文段内容概括的时候要完整。
18. 坐 弯曲 俯 陷入 反复 动作 “立刻”反复出现,写出了母亲工作的紧张和辛苦,突出了母亲挣钱的枯燥、单调。可她仍然给作者钱让他买书,这就是慈母情深。 19.低矮、潮湿、阴暗、闷热为的是更能突出母亲劳动的辛劳,与她给钱让“我”买书的慷慨。两相比较,更体现了慈母的爱子的情深。 20.不是母亲同事的话反衬了母亲的见识,突出母亲挣钱的不容易;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突出了母亲的通情达理、慈祥、善良、有远见。 2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22.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真的不容易。所以当母亲给“我”钱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难过。 23.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这一幕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把原来要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表达出“我”内心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分析】18.此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
联系上文,母亲工作的环境“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母亲“坐下去”“弯曲了背”“俯在缝纫机板上”“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将母亲动作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的紧张和辛苦,突出了母亲挣钱的枯燥、单调。可她仍然给作者钱让他买书,这就是慈母情深。
19.此题考查了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
从“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环境,突出了母亲挣钱的艰辛,与慷慨给钱“买书”形成对比,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爱。
20.此题考查学生写作手法的赏析理解。
短文通过旁边的一个女人,反衬了母亲的见识,突出母亲挣钱不易,但又对“我”买书大力支持,突出了母亲的通情达理、慈祥、善良、有远见。
21.此题考查了文本信息的理解。
通过阅读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慈母情深”。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都能体会到“母子情深”。
2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我”看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及母亲的辛苦,而母亲又那么的支持“我”买书。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正在那样辛苦忙碌的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的、无私的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23.此题考查了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
当“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这一幕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把原来要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表达出“我”内心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4.范文:
父母的爱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在炎热的夏夜里,悄悄地给我扇扇子;是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无私地帮助我。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在家吃早饭,吃的是我最喜欢的面条加鸡蛋!一眨眼,美味的荷包蛋就消失在我嘴里,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呢!我一眼就盯上了妈妈碗里那诱人的鸡蛋,可我又不好意思问妈妈要。就在我欲言又止的时候,刚坐到桌旁的妈妈好像一下就看出了我的心思,和蔼地对我说:“儿子,你是不是还想吃鸡蛋?妈妈的鸡蛋给你好了。妈妈今天不想吃鸡蛋。”我知道,妈妈不是不想吃,妈妈是爱我!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吵着要爸爸帮我下载“冒险岛”游戏,爸爸马上拒绝了。这个游戏很大,而且爸爸对我玩游戏是严格限制的。我失望地上床睡觉了。半夜我起来上厕所,突然发现爸爸正在帮我下载“冒险岛”!我悄悄爬上床,看到爸爸辛苦的样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要知道,那是感激的泪水啊! 又记得那天下午,我从学校回家时,忘了把语文书带回来。到家里要做作业是我傻眼了,没敢跟爸爸妈妈讲。
等到爸爸检查我的作业时,露馅了。爸爸噼里啪啦把我说了一通,对我一再犯这种错误很是恼火,而对我没有及早坦白这件事更不高兴。那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明天的作业怎么办?我有点后悔了!一转眼,爸爸不见了。等爸爸回来,已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爸爸手里多了一本崭新的语文书。原来爸爸跑了3个书店去帮我买书去了。我是又后悔又感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写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分析题干可知,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可以是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爱,可以是一次对你严厉的批评,可以是你和父母之间一次难忘的旅行,或者一次印象深刻的游戏……。你觉得哪次印象最为深刻或对你有深远影响,从中选择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你和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篇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引出下文。
中间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事件的过程,注意叙事的六要素,注意人物语言、细节等描写。
结尾:首尾呼应,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情或者这个故事对你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