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三地理试题
2022.11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昆磨高速“死亡之坡”,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该路段具有坡长、弯多、桥密、隧长 的特点。为了防止车辆刹车失灵而发生交通事故,该路段设置了多个避险车道。结合该地等 高线地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下题。
1.照片中避险车道最适合布局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大比例尺地图上,避险车道处的等高线特征表现为:
A.与等高线平行 B. 向低海拔处凸起
C. 向高海拔处凸起 D. 与山脊线平行
小刚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01时40分从北京起飞,去M地开启15天的深度游,飞行12 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4日15时40分到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M地可能位于
A. 加拿大的渥太华 B. 印度的新德里
C. 俄罗斯的莫斯科 D. 澳大利亚的悉尼
高三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4.旅游期间,小刚发现M地
A. 日出时间提前 B. 正午日影变长 C. 正午日影朝南 D.昼长逐渐变长
地下深处极端的压力和温度改变了碳的结晶形式,形成钻石。世界范围内只有纳米比 亚、南非的沿海海底有钻石沉积。这些天然钻石主要来源于南非内陆腹地,且品质非常高。
下图为纳米比亚和南非地理位置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5.促使钻石出现在南非内陆地表的主导
地质活动是
A. 岩浆活动 B. 流水侵蚀
C. 重熔再生 D. 风力沉积
6.两国沿海海底天然钻石品质高的主要
原因是
A. 沉积环境单一 B. 海水温度高
C. 外力打磨充分 D. 海底压力大
7.关于两国沿海海底钻石储量的推测,正确的是
A. 南非更丰富 B. 纳米比亚更丰富 C. 两国差异小 D. 随季节此消彼长
地表反照率反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28日降雪前后地
表反照率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巴丹吉林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
A.1 月28日 B.4 月27日
C.10 月26日 D.12 月27日
9.下列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地方时
)A. 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
B. 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
C. 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
D. 雪前晴天>雪后晴天>雪天
10.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巴丹吉林沙漠地温会
偏高一些的原因主要是
A. 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 B. 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
C. 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 D.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
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描述了一种出现在南美洲南部草原上特殊的风,称为奔北 落。下图示意甲地某次奔北落发生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次奔北落连刮数天,进而造成 持续的暴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11.奔北落为甲地带来的气流性质最可能是
A. 冷干 B. 暖湿 C. 冷湿 D. 暖干
12.造成甲地持续暴雨天气的原因是
A飓风登陆 B. 地形抬升 C. 冷暖气团相遇 D.空气受热上升
读K(凯尔盖朗群)岛和B(北海道)岛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岛
13.与B岛相比,K岛
A. 土层深厚肥沃 B. 河流短小湍急 C. 地表寒冷荒凉 D. 属于大陆岛
14.K岛气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B. 受冷高压控制 C. 海拔高 D. 受洋流影响
15.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A. 成因相同 B. K岛鱼种单一,品质好
C. 渔场分布在岛西部 D.捕捞历史悠久
比湿是指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下图示意北京市冬、夏 两季城区和郊区比湿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时间
16.北京市
A. 夏季郊区比湿始终大于城区 B. 冬季城区比湿始终大于郊区
C. 夏季城区比湿日变化大于郊区 D.冬季城区比湿日变化大于郊区
高三地理试题 第3页(共6页)
(
海拔
全
)17.造成北京市夏季城区与郊区比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气温 C.人口密度 D. 地面含水率
18.造成北京市冬、夏两季比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 气温高低 C. 植被状况 D. 人类活动
土壤中的碳酸盐溶解为重碳酸盐并随水分移动淋溶出某一土层或整个土体的过程称为 土壤脱钙作用,而溶液中的重碳酸盐转化为难溶的碳酸盐并在土壤中淀积下来的过程称为钙 积过程。土壤的脱钙作用和钙积过程与自然环
境密切相关。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土层剖面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在0~60cm土层深度范围内,下列四地脱钙
作用最显著的是
A . 甲
B.乙
C .丙
D .丁
20.从甲地到丁地地表植被类型的变化最可能
是
A.树——高茎草——混合草——短草
B. 高茎草——树——混合草——短草
C. 短草——混合草——高茎草——树
D.短草——混合草——树——高茎草
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山地暗针叶林带可 作为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的林线标志。下图为沿30°N自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腹地部分 山峰垂直带谱中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自东向西,图示山峰的
A.相对高度差变大 B.雪线的海拔有所降低
C. 林线呈上升趋势 D.暗针叶林带宽度变小
22.就同一海拔高度而言,推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普遍要比高原腹地的
A.树木生长季短 B. 平均风速大 C. 年均降水量小 D.太阳辐射强
高三地理试题 第4页(共6页)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域内突发自然灾害后的两个观测点横截面河床形态和水深示意 图”,灾害过后一段时间,两观测点水深基本恢复正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水面宽(米)
观测点i
1.0]
1.5]
2.0]
2.5{
·居民点~
河
流
~600一等高线(米)
水面宽(米)
观测点2'
)
23.引发该河段两观测点横截面水深骤变的原因是
A.上游大坝决口溢洪 B. 滑坡土石阻塞河道
C.地震迫使河流改道 D.强降雨致山洪暴发
24.此次灾害发生点可能位于
A.该河段下游 B. 两观测点之间 C. 观测点1 D. 观测点2
25.灾害发生时,下游地区最先采取的减灾措施是
A.拦蓄河水防旱 B. 清理河道淤泥 C.转移沿岸居民 D. 开挖渠道引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6小题20分,27小题14分,28小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a)
(b)
)爪哇岛人口稠密,是印度
尼西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塞梅鲁火山1818年以来发生
过55次喷发,当地时间2021
年12月4日,该火山发生剧烈
喷发,喷出的巨大浓烟高达
12000米,成吨的火山灰被抛
向空中,火山灰富含钾钙镁铁
等矿物质。右图(a)为芝马努
河流域示意图,(b)为该流域
降水柱状图。
(1)概述塞梅鲁火山频发的原 因。(4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 述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 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8 分 )
(3)说明芝马努河流域的降水 特征和形成原因。(8分)
高三地理试题 第5页(共6页)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北极河流通常是对发源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直接注入北冰洋的所有河流的总称。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大趋势,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变 化对北冰洋的生态环境及全球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下左图为北极河流分布图, 下右图为主要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
(1)指出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
(2)亚欧大陆西北部冬季冰冻线距离海岸线较远,请作出合理解释。(4分)
(3)简述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其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山峰密集成四面环围状,中间深凹 如锅底,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 “深洼地”较集中分布地区之一。该地年降雨量1500-1600mm,高温多雨的气候促进了可 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深洼地、谷地、地下河、洞穴、钟乳石等极为发育。下图示意七百弄
“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
图例 系岩石裂隙 地下河 溶洞 ●堆积物
(1)说出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6分)
(2)据图描述七百弄地区“深洼地”的形成过程。(6分)
(3)近1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推测地壳相对稳定对“深洼地”的影 响。(4分)
高三地理试题 第6页(共6页)运城期中考试答案
1-5 DBDCA 6-10 CBDCB 11-15 ACCDB 16-20 CDADC
21-25 CABDC
26、(20分)(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喷
发(岩浆活动频繁),形成火山。(4分)
(2)有利影响: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形成矿产资源,形成深
厚、肥沃土壤层等。
不利影响火山喷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气透明度低,影响航空飞行,引燃并摧毁
大片原始丛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利和不利影响中任答两点得4分,
共8分,只答有利或不利的最多4分)
(3)降水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2分)。
成因:11~次年5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
风,带来大量水汽,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多(4分)。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
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共8分)
27.(14分)
(1)入海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4分)
(2)亚欧大陆西北部边缘海域宽阔,使得北冰洋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充分,沿岸水温升高:
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深入北冰洋,带来大量热量。(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冰减少:
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导致海水透明度
下降。(6分)
28.(16分)
(1)平原面逐渐破碎:地表起伏加剧:出现多个峰丛洼地:洼地面积、深度均逐渐变大等。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碳酸盐岩在外力作用(风化、地表水侵蚀冲刷)下产生很多裂隙(2分):地表水沿
裂隙下渗、溶蚀,形成浅注地及地下河(2分):随着地表水的下渗及溶蚀作用的增强,地
下河不断扩张,顶部变薄坍塌,形成“深洼地”。(2分)
(3)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表水向深洼地汇聚,沉积增强,导致“深洼地”变浅(2分):
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使“深注地”保持相对稳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