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夯实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夯实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9 10: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夯实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降低温度水可以变为冰 分子变小了
C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2、按表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和足量的酸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① 块状大理石、10%硫酸
② 块状大理石、7%盐酸
③ 粉末状大理石、7%盐酸
    
A.实验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为丙、乙、甲
B.实验②和③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C.实验①和②对比,说明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D.实验②和③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c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6、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7、汽油是一种易燃物,装有汽油的箱子应有如图所示标志中的( )
A. B.
C. D.
8、用于区别下列气体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O2和C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B.CO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H2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CO和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9、纳米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材料达到纳米级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增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纳米氧化锌粉能吸收光和电磁波
C.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固体 B.闻气味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CO2验满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能溶于水,难溶于水
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低碳环保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1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外观似金子的合金,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2Cu2O+C4Cu+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
B.该反应中赤铜发生还原反应
C.Cu2O中Cu的化合价为+2
D.参加反应的Cu2O和C的质量比为2:1
14、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振荡试管
C.熄灭酒精灯 D.CO2验满
15、家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下列说法不属于性质的是( )
A.有气味 B.有毒 C.有可燃性 D.有还原性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造成的后果是   ;
(2)B实验网罩的作用是   ;
(3)C实验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
(4)D实验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17、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用AE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铁丝网代替铜网,会有什么后果?
18、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1)如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1
①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图2。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B.不需要能源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D.可全天候使用
19、如图甲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等装置,按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D中应盛放_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液。
(3)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有毒的硫化氢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选择的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导管口标注的字母)。
20、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
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 C+O2CO2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   价变为   价.
21、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 )
A.它溶于水能产生碳酸 B.它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干冰”
C.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甲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的一点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Δ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Δm2即(M4-M3)
(1)若Δ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Δm1与Δm2的关系是:Δm1______Δ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 g 65.4 g Δ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 g 122.6 g Δ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所示装置做有关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图A所示),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的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计算题。
25、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测得每10 g这种混合气体可生成5 g白色沉淀,求混合气体里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夯实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降低温度水可以变为冰 分子变小了
C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B
2、按表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和足量的酸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① 块状大理石、10%硫酸
② 块状大理石、7%盐酸
③ 粉末状大理石、7%盐酸
    
A.实验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为丙、乙、甲
B.实验②和③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C.实验①和②对比,说明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D.实验②和③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答案】C
3、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答案】B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c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A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B
6、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B
7、汽油是一种易燃物,装有汽油的箱子应有如图所示标志中的( )
A. B.
C. D.
【答案】D
8、用于区别下列气体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O2和C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B.CO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H2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CO和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答案】A
9、纳米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材料达到纳米级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增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纳米氧化锌粉能吸收光和电磁波
C.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答案】C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固体 B.闻气味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CO2验满
【答案】B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能溶于水,难溶于水
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低碳环保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答案】C
1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外观似金子的合金,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2Cu2O+C4Cu+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
B.该反应中赤铜发生还原反应
C.Cu2O中Cu的化合价为+2
D.参加反应的Cu2O和C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14、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振荡试管
C.熄灭酒精灯 D.CO2验满
【答案】B
15、家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下列说法不属于性质的是( )
A.有气味 B.有毒 C.有可燃性 D.有还原性
【答案】A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造成的后果是   ;
(2)B实验网罩的作用是   ;
(3)C实验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
(4)D实验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答案】(1)集气瓶炸裂;(2)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3)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7、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用AE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铁丝网代替铜网,会有什么后果?
【答案】(1)酒精灯;
(2)2KClO32KCl+3O2↑; (3)制取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氢气。
18、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1)如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1
①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图2。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B.不需要能源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D.可全天候使用
【答案】(1)③⑤; ②CO2+H2O=H2CO3;
(2)①CaCO3CaO+CO2↑; ②BD。
19、如图甲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等装置,按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D中应盛放_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液。
(3)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有毒的硫化氢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选择的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导管口标注的字母)。
【答案】 (1)铁架台 (2)CaCO3+2HCl===CaCl2+H2O+CO2↑ 石蕊 (3)bcdg
20、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
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 C+O2CO2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   价变为   价.
【答案】(1)升高; (2)H2S,﹣2,0.
21、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 )
A.它溶于水能产生碳酸 B.它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干冰”
C.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答案】C 它密度比空气大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甲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的一点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BC CaCO3+2HCl===CaCl2+H2O+CO2↑
节约药品(或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防止集气瓶炸裂(或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软塑料瓶变瘪
三、实验题。
2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Δ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Δm2即(M4-M3)
(1)若Δ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Δm1与Δm2的关系是:Δm1______Δ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 g 65.4 g Δ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 g 122.6 g Δ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铝箔 不变红 2CuO+C2Cu+CO2↑ 对比实验(或控制变量法) 2Al+3CuOAl2O3+3Cu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或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提出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1)① (2)= 【实验并记录】③
【反思与评价】C+2CuO2Cu+ CO2↑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所示装置做有关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图A所示),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的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液体变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气球胀大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
四、计算题。
25、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测得每10 g这种混合气体可生成5 g白色沉淀,求混合气体里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答案】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则CO2的质量为10 g-x。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10 g-x 5 g
= x=7.8 g
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100%=78%
答: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