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名师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名师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9 11: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理论的价值
单元名师教学设计
导入
01
培养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践
02
立身处世,求真求诚
03
目录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高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厘清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思维目标
通过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提高理论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文章的学习,加深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价值目标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
理论文章中往往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同时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
导入1
导入2
我们一起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
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在理论文章的范畴。
理论文章具有“四性”:
现实性
政治性
理论性
逻辑性
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
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
现实性和
政治性
理论文章要“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
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这就是它的逻辑性。
理论性和
逻辑性
培养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践
1.把握作者观点,梳理文章思路
认真阅读前四篇课文:
绘制思维导图,探讨课文之间核心观点与论证方法的异同
尝试梳理人文社科类理论文章的文本特质
把握多样的论证方法,进一步揣摩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辩证思维。
2.联系写作背景,思考论述重点
在把握四篇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表格,尝试联系写作背景(时代与问题)和写作情境(主体与对象),理解文章的现实性,体会其针对性,总结论述语言的特点。
2.文本对比
写作背景
论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写给青年的回信,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社会历史——历史发展——如何正确理解历史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假设论证
准确严谨
逻辑严密
(续表)
写作背景
论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
延安整风
运动时期
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要改造一下
提出现状——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具体建议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准确鲜明
生动活泼
(续表)
写作背景
论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分析一个正确的认识经历的过程——该如何做才能具备正确的认识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准确严谨
通俗生动
(续表)
写作背景
论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从理论到事例的证明——如何去做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因果论证
准确鲜明
严谨思辨
3.关注当下时事,运用理论分析。
深刻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不断发展的实践对理论有检验意义。
在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发展思维。
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运用文章的观点与概念,科学地看待与论述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
或拓展阅读其他马列主义思想或人文社科理论文章,尝试联系历史发展与当下时事,发挥实践检验理论的作用,进行论证或驳斥。
展示形式多样化
可以是书面形式,如:
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如:
写书信
演讲稿
读后感
举办辩论赛
讨论会
立身处世,求真求诚
1.情境设置。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人应当坚持正义》
这三篇文章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
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阐述了真诚、怜悯心和坚持正义的重要意义
结合现实生活,从真实的现象出发,通过阅读文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富有理性探索精神。
2.梳理与比较。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概括文章观点,表达自身认识。
在对这三篇文章形成充分的理解之后,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初步比较。
有些:
可以直接找到
有些:
则需要通过理解推断自行概括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具体形式,学习这三篇文章的论述方式及语言表达风格。
文本对比
观点
思路
学习收获
《修辞立其诚》
篇目
作者
张岱年
写文章要真实
提出观点——分析三层含义——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续表)
观点
思路
学习收获
《怜悯是人的天性》
篇目
作者
卢梭
怜悯是人的天性
引出自然状态的人和文明状态的人对美德和邪恶的认知——批驳霍布斯的性恶论——并提出观点——批驳曼德维尔的 “人类无美德论”,提出怜悯心派生出社会美德——怜悯心的作用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续表)
观点
思路
学习收获
《人应当坚持正义》
篇目
作者
柏拉图
人应当坚持正义
阐明自己的处世原则:听从道理——只听专业人士的意见(活着的态度) ——不做不正当的事(怎么活)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做不正当的事
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回忆学过的关于立身处世的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性的理解,共同探讨做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思考与深化。
《修辞立其诚》
强调为文为人要“真”
《怜悯是人的天性》
认为人的天性为“善”
《人应当坚持正义》
实际上也是强调做人要真诚
但是,人作为“一切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认真思考,准确把握“ 人的天性从何而来”这一论题,懂得运用理性思维辩证思考,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反思与总结。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这三篇文章既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理趣。
在当代社会,永恒的“真”“善”“正义”真的存在吗?
是否具有时代性?
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反思在不同时代立身处世的根本法则,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然而
反思总结
《修辞立其诚》
当代反思
总结归纳
做人做事都要诚恳真诚
作文、为人都要讲真话、说实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怜悯是人的天性》
以一颗怜悯之心善待他人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人应当坚持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