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阅读与鉴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阅读与鉴赏: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梳理与探究: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他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形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课文感情充沛,适合学生朗读,在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后,激发学生将内心激荡起伏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可以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的查找资料。比如:学生可以从昔日圆明园辉煌的角度查找资料,也可以从圆明园毁灭时的角度查找资料。整合资料并表达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阅读链接中《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有目的查找资料,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发现课文对比的表达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内容和资料,学生批注感受!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发现并读出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运用资料,深入了解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整合课文,激发情感。
评价设计 1.有目的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2.发现课文通过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对比的表达方法,读出赞叹和痛惜的情感变化,表述出作者的赞叹和痛惜之情。
3.运用资料深入了解链接内容,对比出阅读链接与《圆明园的毁灭》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激发自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策略 启发式策略 发现法探究
教学反思 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1、巧用资料。课前布置学生分角度、分层次查阅资料,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课中借助资料学生批注的感受深刻——无论是在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珍贵的收藏文物,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还是通过时代背景的文字资料,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对圆明园的痛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时,运用其法,有思有得。 2、媒介悟情。通过图片和影视跨媒介资料运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复原3D视频观赏,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影音资料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对比学习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3、递进激情。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在学生对比辉煌和毁灭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体会圆明园的文化价值。然后抛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文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明白:我们要牢记国耻,强我中华。 4、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单的使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以作为网课课后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检测。课前复学和课前预学,可以让学生先己学思考,预留不懂的问题。课中导学又可以看到学生是否能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运用资料,呈现信息。课后延学,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从不同层次的课后习题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不解不足: 不足:(1)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对于学生没有指导。学生是否知道在理解有困惑需要解决处、课文简略需要扩充处、情感体验需要加深处,来收集资料。 不解:(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还用不用在指导学生查找学习整理资料,呈现信息的方法。
学习 目标 教师活动 (提示: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 学习活动 (提示:在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下,主动思考,积极 参与,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评价任务 核心 素养
目标一 任务一:赞其美,叹其毁! 1. 细度文章的2—4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和资料,大家批注感受! 2.关注描写英法联军行为的语句,批注感受! 1.浏览课文和昔日圆明园辉煌的资料,批注感受! 2.找出描写英法联军行为的语句,结合圆明园毁灭的资料,批注感受! 学生能够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并且结合课文内容和资料收集,批注出自己的学习感受。 语言运用:能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梳理整合表达。
目标二 任务二:表感受,悟情感 1. 观看图文、视频资料,交流情感体验。 2. 带着发现的情感体验,读出情感变化。 3.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4.结合所学和资料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5.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文章呢? 1.交流自己的批注感受。 2.带着震撼,自豪、悲愤、痛惜的情感,朗读课文。 3发现方法:昔日的辉煌和毁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交流情感:用辉煌的美好赞叹衬托出毁灭的沉痛悲愤! 4.交流: (1)从两个不可估量 (2)从中国和世界 (3)从感叹号 5.交流: (1)从勿忘国耻 (2)从强我中华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而体会出作者对昔日圆明园辉煌的赞叹之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情感。学生带着发现的情感,读出震撼,自豪、悲愤、痛惜。 发现对比的表达方法,知晓圆明园的文化价值,表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思维能力:分析比较直觉和形象思维的提高
目标三 任务三:用链接,激生情 1.通过资料的查找,你对阅读链接中给出的内容又有哪些了解?与《圆明园的毁灭》在表达情感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1. 运用资料,深入了解链接内容。 2. 对比相似之处,激发自我情感体验。 运用资料,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对比表达情感的相似处,激发自我的强国梦。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堂 小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强国有我!这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心底的责任,肩上的担当。
作业 设计 基础类 正确书写课后生词表词语。
综合类 观看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云观展。
反思类 作为华夏儿女,你想对曾经的侵略者,清朝的统治者或者现在的自己说什么,写下来吧! 这把火,烧毁了 这把火,烧毁了 这把火,烧毁了 但是,这把火,烧不毁 这把火,烧不毁 这把火,烧不毁
预习类 1.我能收集关于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学习课文。 收集角度温馨提示如下: (1)可以从昔日圆明园辉煌的角度查找资料。 (2)可以从圆明园毁灭时的角度查找资料。 2.我能收集阅读链接中《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 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