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教学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了一些名著,有些书籍学生可能接触较少,不甚了解,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一下有关作家冰心的资料,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书的名言、格言等,以备课上交流。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拓展性目标: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挑战性目标: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
1.能用自己学会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导学案 音视频 PPT
【教学方法】1 . 自学辅导法 2.读书指导法 3.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识记了生字,利用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初步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初步体会了课文的结构。而在课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 读书好,多读书 ,读好书”这九个字总结了全文,同学们,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生说)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冰心奶奶的读书生活《忆读书》。
二、 问题导学:
1.说一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呢 她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2.谈一谈: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议一议:课文中提到作者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你赞同这些的读书方法吗 和小组交流,说明理由。
方法指导: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2.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3.分条列出信息
4.结合资料补充
5.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
三、 圈画梳理,悟“多读书”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用方框标出阅读的时间,
用圆圈圈出阅读的书目。提示:重复的信息不用再勾画。
2.梳理:(1)作者什么时间读了什么书
预设1:
时间 书 目
七岁时 《三国演义》《水浒传》( )《荡寇志》( )
十二三岁 《 红楼梦 》
中年以后 《 红楼梦 》
1980年后 《红楼梦》《封神榜》现代的文艺作品
这些“时间”关联起来,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回忆了从童年到老年的读书经历,用一个词来说。(一生)
师:冰心奶奶读了一辈子的书,她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要—— “多读书”。
3. 刚才我们什么方法来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标注,这就是圈画法。
四、 分条梳理,悟“读书好”
1.多读书给冰心奶奶带来什么感受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 我们可以按书目分条列出信息来梳理:
预 设 2 :
(1)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讲三国演义无限期待。
(2)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3)《荡寇志》中的人物没有个性。
(4)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
(5)中年后再读,才理解其中滋味。
冰心奶奶就是这样一边写经历, 一边写感受,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活的。
师:读《三国演义》的感受,谁还想补充 关键词是 (越看越明白)
“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的意外,因为那时她是怎样读的 (一知半解)你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吗
看《三国演义》给作者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小结:从津津有味地听,到一知半解地读,再到读章回小说这一类书,作者童年时就尝到读书的快乐。她这样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6)读《水浒传》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尤其欣赏)
(7)读《红楼梦》呢 谁来补充 (厌烦,尝到滋味)
同一本书,不同的年龄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每读一回,就会有一回的收获。正如大诗人苏轼所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小结:由欣赏生动的人物形象,到读出书中的滋味,作者的收获越来越大,她这样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奶奶用她的读书感受告诉我们—— “读书好”。
3.同学们,学习《松鼠》 一课时,我们还学过分条梳理信息。将我们圈画出的信息归纳整理后,分条呈现出来是这样的: 一起读。
八十岁以后的读书感受,你能列出一条信息吗 (浏览第9自然段)
五、 表格梳理,悟“读好书”
1.冰心奶奶挑选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咱们合作读第9自然段。
2.同桌合作,先圈画关键词,再用表格来梳理作者老年时选书的标准。
预设3: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七岁时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 无限期待 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 )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荡寇志》( )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 《 红楼梦 》 兴趣不大 耐人寻味
中年以后 《 红楼梦 》 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 《 西游记 》 精彩
故事情节精彩,不繁琐
《 封神榜 》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这就是冰心奶奶总结的——读好书。
你感觉用表格呈现出来的信息怎么样 (清晰, 一 目了然)列表格是一种很好的梳理信息的方法。
六. 梳理方法,期待阅读
1.课文中提到作者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你赞同这些的读书方法吗 和小组交流,说明理由。
预设4:
(1)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在不影响理解大致意思的情况下,是可以先跳过的。(一知半解地读)
(2)有些书,也许现在看不懂,过一段时间再读,有可能就看懂了。就像冰心小时候读《红楼梦》一样,经典的书籍适合不同年龄段去反复地读。(反复读)
(3)书读得多了,就会进行比较、挑选,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喜欢看什么书,什么书能让我们不能自已、念念不忘。(比较读)
交流中重点讨论:你是否赞同冰心所说的一知半解地读书 请说说你的理由。你有没有这样一知半解地读过 学生发言交流。
小结:
1.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同学们,冰心奶奶总结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历,用九个字勉励我们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找一找,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拓展作业:
练一练,请用符号圈画法梳理古人类化石(元谋人、蓝田人)的年代和出土地点。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70万年。
挑战作业:
写一写,回忆自己读一本书的经历,抓住要点,说清楚读书的过程、方法和感受。
【板书设计】
26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