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周末作业七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识记背诵)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为政》)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温故而知新
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2.(基础过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其中似乎què záo(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qīnɡ jié(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
(4)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
轻捷
确凿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3.(基础过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这位教授知识非常渊博,同学们都问不倒他。
C.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
D.生态环境建设不是油然而生的事情,如果等到景区大开发时才着手,就为时已晚了。
D
·
·
·
·
·
·
·
·
·
·
·
·
【解析】D.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不能用来指生态环境建设。
4.(基础过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都在吃饭睡觉、休闲娱乐。
B.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C. 在今年的冬奥会上,谷爱凌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更因为她有着一颗为国争光的心。
D.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主题活动。
C
【解析】A. “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B.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 搭配不当,“改善”不能与“语文素养”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5.(新题型)阅读下面几则短讯,回答问题。(4分)
短讯一:如今,在全球第四波疫情的影响下,本轮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这使得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特别大。
根据官方报道,上海此次疫情,就是由境外输入所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造成的,而且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秘性强,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比例高,这就使得我们的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难。病毒越来越狡猾,我们也应该越来越小心提防。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再次敲响警钟:“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总体战,与科学抗疫同样重要的是团结抗疫。”
短讯二: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才拥有了如今宝贵的防疫经验。有信心不等于盲目自信,而信心一直都是来自行动。面对反复的疫情,喊累不是办法,行动才是答案。
短讯三:关于疫情反复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专家也做出了最新研判。专家表示,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防控策略执行的情况,以及防控措施落实的力度。一定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从严从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这种多点散发的形势才能很快得到好转。人民网点评:要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1)简单概括材料一中“本轮疫情”的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回答:打好疫情阻击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秘性强,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比例高。
采取迅速而果断、全民团结一致的行动,才是打好疫情阻击战最好的方法。
6.(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1)任务一:《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作者在开篇叙写石猴出世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猴出世具有神奇色彩,作者开篇极力渲染了石猴的神异出众,为下文写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伏笔。
(2)任务二:《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共有六个正式的名号,作者以孙悟空名号的变化一步步揭示着小说的主旨,将下列孙悟空的名号按顺序填在括号里。(填序号)(4分)
名号:A.孙行者 B.孙悟空 C.弼马温 D.齐天大圣
美猴王→( )→( )→( )→( )→斗战胜佛
B
【解析】美猴王(在水帘洞的时候当猴王)→ 孙悟空(拜菩提老祖为师取的名)→ 弼马温(被太白金星给骗上天后当的官)→齐天大圣(嫌弃官小,打回花果山后自封的)→ 孙行者(被唐僧从五行山放出来时改的)→ 斗战胜佛(取经后佛祖封的)
C
D
A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
·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气,恼怒。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好的方面,优点。
·
·
·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ɡ):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
·
·
·
【参考译文】【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__________________
(3)既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晚 年 手 不 释 卷 每 归 私 第 阖 户 启 箧 取 书 读 之 竟 日。
11.乙文中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
·
学习。
第二天。
以后。
·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算 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边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陈算盘”是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③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的的嘚嘚,的的的嘚嘚嘚——”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
④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我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就是说:老师要教我们珠算了。按老师的惯例,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那个年级的学生上他阁楼里走一趟。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⑤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我脚底心软绵绵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
⑥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藤椅会咯吱咯吱地叫。
⑦我们都坐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弥漫。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⑧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你们来摸摸!”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它能算吗?”“能算。”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老师说:“你们看住了。”只见他宽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⑨同学们都咂着嘴,耳朵鸟翅般竖得笔挺。老师说:“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⑩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还厚。
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来。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他说:“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左手打出来,
右手记,这才正。”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人进入梦乡呢……
那些天,老师的心情显得很轻松,脸上有了一种安慰、知足的神态。
(节选自《台阶》,有删改)
12.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分别有怎样的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边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石算盘。特点:重,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
②黄杨木算盘。特点: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陈老师的背比作竹竿,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的“瘦”“高”“直”“挺拔”的特点。
(2)“的的嘚嘚,的的的嘚嘚嘚——”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⑧⑨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打算盘的响声比作炒黄豆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打算盘的熟练。
①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打算盘的熟练自然,出神入化,表现出其技艺的高超;②通过对同学们的神态描写,写出他们的惊讶,通过侧面描写,突出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艺高超。
15.文末“老师的心情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看到学生们打算盘很勤奋,夜以继日,不断进步,对教育成果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
好处:表现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