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专题复习
专题三 词语运用
(一)中考真题模拟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柔柔的雨线,从空中飘然而落,酝酿着一个季节的故事,靠在窗边,聆听着秋雨的倾诉,一脉悠远的情思从心底升起。
B.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舞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楼上楼下的看客皆鼓掌叫好。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段老师建议开展全校性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大家都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D
·
·
·
·
·
·
·
·
·
·
·
·
【解析】D.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用于此处褒贬不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此前白岩松多次澄清,但互联网上假语录依旧不断传阅。
B.春的脚步无声无息地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她的脚步轻捷、优美,大家都会用绿色来迎接她。
C.在这场油然而生的抗疫大战中,青年学生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D.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C
·
·
·
·
【解析】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用错对象。
·
·
·
·
·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喜欢树,春华秋实,夏郁冬寂,屹立大地,遮风挡雨,荫蔽万物。
B.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C.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D.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能问的。如果你非要刨根问底,最后只能暴露出问题的荒谬——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
B
·
·
·
·
【解析】B.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用于此处对象错误。
·
·
·
·
·
·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只是微薄之力,但她费了很大的劲,我们还是应该谢谢人家。
B.河水静悄悄地流淌,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明亮的眼波,凝视着这秋天山野的秀色。
C.花园里,各种颜色的玫瑰都在盛开,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的草地和高耸参天的巨木,令人流连忘返。
D.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A
·
·
·
·
·
·
·
·
·
·
·
·
【解析】A.微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多作谦辞,不能用在他人身上。用于此处谦敬失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在于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B.那没有叶子的老树,粗壮突兀的枝杈刻在雪亮的月光里,倒像是一幅风格独特的风景画。
C.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为人们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D.纪录片《大国重器》中的工匠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观众深受感动。
C
·
·
·
·
·
·
·
·
·
·
·
·
【解析】C.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该用“相得益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B.真正的强者,不会屈服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C.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D.学生的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C
·
·
·
·
·
·
·
·
·
·
·
·
【解析】C.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于此处属褒贬不当。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作者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
作品。
B.路两边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绿色的林海中间还点缀着一簇簇小黄花。
C.只要我们方法得当,那些看似不可救药的“网瘾”孩子,就能走出虚拟世界。
D.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
D
·
·
·
·
【解析】D.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与“突然”语义重复。
·
·
·
·
·
·
·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离开了这个群山环抱、终年青翠的幽美的山乡。
B.她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刨根问底罢了。
C
·
·
·
·
【解析】C.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此处是褒贬误用。
·
·
·
·
·
·
·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数颗星星像一颗颗闪亮的夜明珠一样点缀在夜空之中,为夏日的夜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B.生活是一棵树,时而青翠茂盛,时而枝叶稀疏;生活是一条路,时而崎岖蜿蜒,时而宽阔无阻。
C.因为那个罪犯神通广大,所以得以逃脱法网。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C
·
·
·
·
·
·
·
·
·
·
·
·
【解析】C.神通广大:本为宗教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泛指本领极大,多含褒义。用在此处属褒贬不当。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满江画着的片片墨色山影,使人恍惚如沉进恬静的梦境。
B.经不住班主任的怂恿,从来没有参加过校运会的他居然也信心满满地报了名。
C.那夕阳中的垂柳,打扮得花枝招展,就像待嫁的新娘。
D.沙漠地区并不完全是不毛之地,其中也有一些草木葱茏的绿洲。
B
·
·
·
·
【解析】B.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
·
·
·
·
·
·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心灵以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D
·
·
·
·
【解析】D.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用错对象,应该用“震耳欲聋”。
·
·
·
·
·
·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跌宕起伏,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王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她各方面都很优秀,为人和蔼可亲,处事锋芒毕露,大家都喜欢跟她相处。
D
·
·
·
·
【解析】D.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用于此处褒贬不当。
·
·
·
·
·
·
·
·
·
·
·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接种疫苗的居民周而复始,接种剂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拐弯抹角。
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并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A
·
·
·
·
【解析】A.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地运转,循环往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
·
·
·
·
·
·
·
·
·
·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广东省自上而下的周密部署,推动了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B.“五一”假期,从全国各地前来河南省兰考县瞻仰缅怀焦裕禄的人历历在目。
C.袁隆平常下到田间,前仆后继进行高产杂交水稻研究,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D.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栩栩如生,让人感动。
A
·
·
·
·
·
·
·
·
·
·
·
·
·
·
·
·
【解析】B.历历在目: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与“五一假期”以及“缅怀焦裕禄的人”都不搭配,使用不恰当。C.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与句子语境不符,且袁隆平只是一个人,使用不恰当。D.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志愿者的身影”,使用不恰当。故选A。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D
·
·
·
·
·
·
·
·
·
·
·
·
·
·
·
·
【解析】A. 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只能用于亲人之间。B.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三项都不合语境。故选D。
(二)情境式词语运用
1.下面情境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曾几何时,“地摊经济”_______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为了上档次,不少城市对“地摊经济”严加“看管”,个别地方甚至专门出台相关政策_______
“地摊”。 殊不知,看似不够“高大上”的“地摊经济”并不_______,与城市的“高大上”完全可以_______。
A.仍然 取消 低劣 相得益彰 B.俨然 取缔 低端 并行不悖
C.仍然 取缔 低劣 并行不悖 D.俨然 取消 低端 相得益彰
B
【解析】根据语境和语感,第一空应选“俨然”。根据“个别地方甚至专门出台相关政策”的提示,第二空应选“取缔”。低劣:劣等质量或等级的。低端:指事物等级排序,末端,低水平的,与“高端”相对。根据“高大上”的提示,第三空应选“低端”。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最后一句提示,最后一空应选“并行不悖”。故选B。
2.下面情境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栀子花开,骊歌唱响,回想往事,感慨万千。三年前我来学校时心无半点__________,担心遇到严厉苛刻的老师,担心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后来的生活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三年__________的青春生活,都有老师的精心呵护。毕业来临之际,班主任鼓励我们:“__________,最后一段路,咱们鼓足劲头往前冲!”师恩如海,浩瀚无边,老师__________的关怀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A.着落 五彩斑斓 行百里者半九十 无微不至
B.着陆 美轮美奂 一失足成千古恨 无所不为
C.着落 美轮美奂 行百里者半九十 无所不为
D.着陆 五彩斑斓 一失足成千古恨 无微不至
A
【解析】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着陆:(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第一空只能用“着落”,排除B、D两项。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而美丽;美轮美奂:形容建筑高大美观。第二空形容生活,只能用“五彩斑斓”。故选A。
3.下面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老师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护,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全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份礼物,希望您能喜欢!
A.送给 B.感谢 C.令郎 D.惠赠
D
·
·
·
·
·
·
·
·
【解析】D.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是敬辞。用于此处谦敬失当。
4.下面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励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C
·
·
·
·
·
·
·
·
【解析】C.笑纳:用于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于此处谦敬失当。
5.下面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准备举办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王凯莉是学校的“礼仪之星”,学校委托她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开讲座。见面时,她说:“梁教授,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她说:“梁教授,欢迎莅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她说:“您的大作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A.委托 B.久仰 C.欢迎 D.拜读
C
·
·
·
·
·
·
·
·
【解析】C.“欢迎”用于梁教授已经到达学校的情景,与当时正在邀请的情景不符。应改为“敬请”,表示期待光临。
6.下面情境中,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B.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C.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A
·
·
·
·
·
·
·
·
·
·
·
·
【解析】B.“鼎力支持”是敬辞。用于句中属于敬谦失当。C.“令爱”是敬辞。指对方女儿。用于句中属于敬谦失当。D.“蓬荜生辉”是谦辞。用于句中属于敬谦失当。故选A。
7.下面情境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在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 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 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 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D
·
·
·
·
·
·
·
·
·
·
·
·
【解析】A.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敬辞。 B.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三项都不得体。故选D。
(三)素质提升创新提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生态语文能够______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提高人的修养。
(2)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______;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3)______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______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A.熏染 碌碌无为 不管 也 B.熏陶 无所事事 无论 都
C.熏染 无所事事 即使 都 D.熏陶 碌碌无为 无论 也
B
【解析】熏染:多指坏的影响。熏陶:多指好的影响。语文带给人的影响是好的,第一空应选用“熏陶”,排除A、C项。第三空“无论”应该和“都”搭配,排除D。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她兴高采烈地______往前走,不久就汇入______的人群中。她挤在人群中,像大海里的______浪花,漫无目的,却在______活力的欢呼声中不断起伏,向前翻腾。
A. 陆续 车水马龙 一朵 充斥 B. 陆续 熙熙攘攘 一束 充满
C. 继续 车水马龙 一束 充斥 D. 继续 熙熙攘攘 一朵 充满
D
【解析】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往前走”应该用“继续”,排除A、B项。车水马龙: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形容“人群”应该用“熙熙攘攘”,排除C。故选D。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医务人员在累得筋疲力尽时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援官兵在大地分崩离析时勇敢无畏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A. 筋疲力尽 B. 分崩离析 C. 锲而不舍 D. 殚精竭虑
B
【解析】B.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
·
·
·
·
·
·
·
·
·
·
·
·
·
·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100多年积贫积弱、受人__________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2)各地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以忘我投入和惊人业绩__________了医护人员不惧生死、敬佑生命、为民族担当等高贵品格之内涵。
(3)线上学习令我们获得了应对学习困难的经验,__________历练了我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制的品质。
A.欺凌 揭示 反而 B.凌辱 揭示 反而
C.欺凌 诠释 而且 D.凌辱 诠释 而且
C
【解析】该题突破点在第(3)空。“获得了经验”和“历练了品质”都是指好的方面,所以用“而且”连接,表示并列关系。排除A、B项。欺凌:欺负,凌辱,强调遭到强大外力巨大的欺压。凌辱:欺侮,侮辱,强调遭到巨大的侮辱。根据语境“积贫积弱”“悲惨命运”,此处选“欺凌”更合适。故选C。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绝不能__________、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绝不能__________、安于现状;能力再强,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绝不能__________、不思进取。
A.置身事外 自甘平庸 踟蹰不前 B.置之不理 自甘平庸 犹豫不决
C.置之不理 自甘落后 踟蹰不前 D.置身事外 自甘落后 犹豫不决
A
【解析】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第一空要与前文“观众”、后文“冷眼旁观”对应,应填入“置身事外”。排除B、C项。自甘平庸:对自己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的状态很不在意;自甘落后:对自己处于落后的状态不在意。第二空要与后文“安于现状”对应,应填入“自甘平庸”。排除D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