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9 18: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页90-91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材料,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 国 世界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社会
对外 关系
小农经济主导,科技落后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
军备废弛,冷兵器为主
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闭关自守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占主导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船坚炮利,作战力强
启蒙思想成为社会变革发展的动力
长期保持宽松稳定局面
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全球殖民扩张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主要殖民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知。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中国:茶叶、生丝、瓷器(畅销)
英国:呢绒、布匹(难卖)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月至5月,收缴英国、印度和美国商人的鸦片2万多箱。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的讲话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的市场(根本)
称呼 立场 合理 缺陷
夷匪犯境 清朝
通商战争 英国
鸦片战争 当今 中国
中英战争 美国
表达了侵略的特性
囿于传统视角看待,未揭示出战争实质
表达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本质目的
掩盖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性质
战争因鸦片而起
以偶发性的导火线来描述,未能完整揭示英国本质目的
以战争双方来命名,一目了然
缺乏价值判断,看不出是非正义
知识拓展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2.过程:
鸦片战争形势图
(1)爆发:
1840年6月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8月
广州
定海
天津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
香港
镇海
南京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3)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情境1:阅读材料,分析《南京条约》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时 间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影响
1842年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接受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1843年 《虎门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1844年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贸易主权,便于西方的宗教文化入侵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4.影响: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封建”指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完整的、不能割裂的概念,每个“半”中都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二、两次鸦片战争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直接);
鸦片贸易合法化未实现(重要);
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导火线)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2.经过:
(1)第一阶段:1856-1858
结果:①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营口)、登州(烟台)、淡水、台湾(台南)、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地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2.赔偿英法两国200万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行。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2.经过:
(1)第一阶段:1856-1858
结果:①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②与英法美签到《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允
许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鸦
片贸易合法化
(2)第二阶段:1858-1860.10
结果:与英、法、俄签到《北京条约》
中英、法《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4.准许华工出洋;
5.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
1.承认《瑷珲条约》有效,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2.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依据。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2.经过:
3.影响: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两次鸦片战争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统治阶级高层: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封闭愚昧
普通民众: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麻木不仁
开明士大夫:
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三、开眼看世界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页91-92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材料,梳理近代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及主张,并予以简单评价。
三、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1839年
《各国律例》
《四洲志》
魏源:
1842年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徐继畬:
1848年
《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
《瀛寰志略》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评价
(1)积极: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局限:
①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
②只是著书立说,未付诸实践。
三、开眼看世界
课堂总结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索)
爆发
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原因
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