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优选题附答案
人教版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关于四个转化:CO2→CO,H2→H2O,CO→CO2,C→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置换反应都能实现
B.有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上述四个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2、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4、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添节日气氛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9、如下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石墨、金刚石
B.由上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说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0、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大理石 B.加稀盐酸
C.制取并收集CO2 D.检验是否收集满
1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12、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B.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14、常熟市12月初中化学实验抽查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以下是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合理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验满
15、从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B.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16、今年杭宁高铁湖州段正在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 物),利用铝热剂燃烧释放大量的热来焊接铁轨.
(1)高温可以使铁轨接口处的铁 _(选填“熔化”或“汽化’’),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
(2)点燃铝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某同学回忆起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时,氢气是还原剂,他推理得出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
(选填“Al或“Fe2O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2)如果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化学方程式 。
18、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9、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某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 000℃的超高温,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________。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C.作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________(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什么科学家使碳粉处于缺氧的条件下发生转化?__________。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描述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 。
2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 。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23、①荷兰科学家启普(Kipp)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如图(甲、乙),其中正在产生气体的是 (填写“甲”或“乙”)。
②图丙是一种简易启普发生器。请写出:
I.仪器a和c的名称:a ,c 。
II.实验室用丙可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装置丙具有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特点,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需要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
IV.若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夹紧b,c内反应物固体与液体无法分开,可能有哪些原因? 。
三、实验题。
24、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Δ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Δm2即(M4-M3)
(1)若Δ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Δm1与Δm2的关系是:Δm1______Δ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 g 65.4 g Δ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 g 122.6 g Δ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检验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在实验室将25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 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优选题附答案
人教版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关于四个转化:CO2→CO,H2→H2O,CO→CO2,C→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置换反应都能实现
B.有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上述四个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答案】A
2、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答案】C
4、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答案】D
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添节日气氛
【答案】A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答案】A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答案】B
9、如下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石墨、金刚石
B.由上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说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10、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大理石 B.加稀盐酸
C.制取并收集CO2 D.检验是否收集满
【答案】D
1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答案】D
12、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B.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答案】A
14、常熟市12月初中化学实验抽查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以下是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合理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验满
【答案】C
15、从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B.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二、填空题。
16、今年杭宁高铁湖州段正在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 物),利用铝热剂燃烧释放大量的热来焊接铁轨.
(1)高温可以使铁轨接口处的铁 _(选填“熔化”或“汽化’’),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
(2)点燃铝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某同学回忆起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时,氢气是还原剂,他推理得出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
(选填“Al或“Fe2O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答案】(1)熔化; (2)A1,+3.
1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2)如果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化学方程式 。
【答案】(1)ABGHI (2)2H2O22H2O+O2↑
18、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
(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9、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某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 000℃的超高温,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________。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C.作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________(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什么科学家使碳粉处于缺氧的条件下发生转化?__________。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碳粉 化学
(3)单质碳在高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不可能制出金刚石
(4)4Na+3CO2C(金刚石)+2Na2CO3
20、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描述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 。
【答案】(1)CaCO3CaO+CO2↑;
(2)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绝,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 。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温室效应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任答一条均可)
(3)CO2+H2O===H2CO3
22、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答案】变浅 上升 吸附 小于
23、①荷兰科学家启普(Kipp)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如图(甲、乙),其中正在产生气体的是 (填写“甲”或“乙”)。
②图丙是一种简易启普发生器。请写出:
I.仪器a和c的名称:a ,c 。
II.实验室用丙可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装置丙具有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特点,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需要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
IV.若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夹紧b,c内反应物固体与液体无法分开,可能有哪些原因? 。
【答案】(1)乙;
(2)Ⅰ、长颈漏斗;试管;
Ⅱ、CaCO3+2HCl=CaCl2+H2O+CO2↑;
Ⅲ、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
IV、装置漏气(或溶液中原溶质消耗完了)。
三、实验题。
24、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c导管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2)B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a(OH)2+CO2===CaCO3↓+H2O
(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25、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Δ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Δm2即(M4-M3)
(1)若Δ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Δm1与Δm2的关系是:Δm1______Δ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 g 65.4 g Δ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 g 122.6 g Δ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铝箔 不变红 2CuO+C2Cu+CO2↑ 对比实验(或控制变量法) 2Al+3CuOAl2O3+3Cu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或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提出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1)① (2)= 【实验并记录】③
【反思与评价】C+2CuO2Cu+ CO2↑
四、计算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检验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在实验室将25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 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 g+100 g-116.2 g=8.8 g
(2)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8.8 g
= x==20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3) = y==14.6 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代入方程式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而题中的数据都是混合物,此时需用差量法,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即是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把CO2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即可求出其他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