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为1913年12月27日著名漫画家马星驰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抨击张勋拥立废帝复辟 B.讽刺袁世凯复辟称帝
C.揭示议会政治艰难曲折 D.讽喻段祺瑞破坏民主
2.如图为1916年6月发表在《新闻报》上一幅题为“当局今后之责任"的漫画。画面中,一列火车己脱离轨道,火车头上插着一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人们正全力以赴试图将列车推入轨道。这一漫画作品( )
A.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进步历史意义 B.表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彻底失败
C.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积极营造社会舆论 D.呼应了正在进行的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3.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北洋军阀代表地主阶级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不少学者认为北洋军阀集团不仅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而且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色彩。后者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 B.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C.新的经济因素得到一定的发展 D.政局趋向稳定国家实现统一
4.1919年,胡适提出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由此引发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当时胡适发表的文章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文化》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5.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因为( )
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得不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为此发起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保路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 召“家庭革命”。 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废婚毁家”,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
A.辛亥革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 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 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
8.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 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 一文却强调“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这一变化源于( )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 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C.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 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9.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在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是一种常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 )
A.古代帝王权力观念根深蒂固 B.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C.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 D.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
10.下表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变化估计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 )
年份 资本额(万元) 比重(%)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 合计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
1894年 722.5 2796.6 3519.1 20.53 79. 47
1913年 15 498.7 14 887.5 30 386.2 51,01 48.99
1920年 42987.4 27 091.8 70 079.2 61.34 38.66
A.表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C.缘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折射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融入世界市场
1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撰文写道:“三年以来,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12.胡适解释新文化运动时,特别喜欢以“中国的文艺复兴”来形容。他之所以喜欢使用“文艺复兴”这个词,其意在说明中国人文传统通过自我革新,完全拥有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力。胡适的这一思想( )
A.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最大限度革新中国文化 D.极力推进民主与科学普及
13.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陈伯达(文革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等人的加工改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缺乏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的勇气 B.是儒家思想在新条件下的活跃
C.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列强的侵略 D.并非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14.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
A.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B.使社会面貌发生巨变
C.功绩远高于辛亥革命 D.对旧思想的全盘肯定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圃,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毬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认为“学生芒有强健的体魄和浓厚的国家观念,二者兼具,然后方能担负起救国救民复兴御侮的重任。”在张伯苓看来,体育可以“增进全身之健康,使一切动作敏捷正确,精神愉快,产生美观,并养成能守纪律,重协力,尚仁侠之健全人格。”他提出“民主政治即是体育精神。体验过体育的竞争、团结、合作以后,推行民主政治要有利得多”。他从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造成德育、智育、体育完全发达的人才”。
——摘编自霍玉《张伯苓: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苓体育思想的内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阅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1913年12月27日”和漫画内容可知,该漫画是在讽刺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解散国民党、破坏国会和内阁等措施,这说明当时民主议会政治遭到严重破坏,即揭示议会政治艰难曲折,C项正确;张勋复辟帝制是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称帝是在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段祺瑞拒绝国会和《临时约法》是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6年一列火车偏离轨道,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恰好呼应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材料是讽刺社会现状,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不能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彻底失败,排除B项;材料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商企业发展的政策政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也因此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使得北洋军阀统治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色彩,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权实施的士专制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徒有其名,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期间,前4年时袁世凯统治的形式上全国统一,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割据纷争,混战频仍,北洋政府时期,大部分时间里国家不统一政局也不稳,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胡适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代表人物,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引起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D项正确;《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发表的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排除A项;B项不是胡适的文章,排除B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是李大钊,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项正确;A项是开展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依据材料“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得不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间是1851—186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团。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掀起保路运动,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的时间是1935年12月9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可知,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思想界主张以爱国为先,说明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D项正确;材料强调家庭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强调反帝爱国,强调社会革命,不符合家庭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20世纪初思想的变化,并未体现经济自立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的思想在1915年至1919年间发生了变化,1915年时认为《新青年》杂志的宗旨不是批评时政,1919年时强调国民要有参政觉悟,要进行示威游行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于1915年结束于1923年,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知这期间陈独秀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才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列强侵华史实,无法得出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陈独秀思想转变后强调民众应该参与政治,进行示威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工农群众运动已经兴起,C项对材料解读有误,排除C项;1915年至1919年间,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府院之争”的“特殊原因”是指封建王权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是封建王权观念的影响,“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与材料中“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是“府院之争”发生的原因,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
10.B
【详解】根据材料“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变化估计情况”表中的信息,可知,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中私人资本在资本总额和比重方面都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排除A项;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只能反映材料部分主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且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就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陈独秀认为没有思想上的觉悟,立宪政治并不能真正实现,由此可知,陈独秀强调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B项正确;A项彻底否定了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北洋军阀的混战,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文传统通过自我革新,完全拥有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力”,可知胡适主张通过革新传统文化,走上近代化道路,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革新传统文化,未体现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未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张革新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传播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维护专制政治的一面,冲击了其正统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封建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社会面貌发生巨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和科学,排除A项;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但不能说功绩远高于辛亥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对旧思想的态度,且“全盘肯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5.(1)特点: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体育受众范围广(平民化大众化),娱乐件、专业性发展趋势;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受理学的影响)。
成因:封建经济的繁荣,物质的富足,为体育娱乐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兴起;理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势。
(2)内容:发展体育和爱国救亡相结合;体育是公民素养、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手段,主张徳智体全面发展。
历史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有利于解放国民思想,促进社会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可知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根据材料“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可知体育受众范围广(平民化大众化),娱乐件、专业性发展趋势;根据材料“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可知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受理学的影响)。
成因:结合宋代经济的特征可知封建经济的繁荣,物质的富足,为体育娱乐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结合宋代的社会变化可知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兴起;结合宋代的思想文化可知理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势。
(2)内容:根据材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可知发展体育和爱国救亡相结合;根据材料“增进全身之健康,使一切动作敏捷正确,精神愉快,产生美观,并养成能守纪律,重协力,尚仁侠之健全人格。”“造成德育、智育、体育完全发达的人才”可知体育是公民素养、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手段,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从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发展、国民体质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可知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有利于解放国民思想,促进社会发展。
16.
示例一
看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革新不断,激进主义思潮在演进中主流地位明显
论述: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地主阶级经世派最先从“闭关锁国”、自我陶醉的“天朝迷梦”中惊醒,新思考萌发,他们在民族危机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开启了新经世思潮的先河。但是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封建传统的积淀使少数先觉者的呼喊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面对太平天国咄咄逼人的形势,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后,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分裂。洋务思潮广泛传播,一部分地主阶级开始意识到西方科技工艺的先进,在“中体西用”的旗帜下,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了洋务运动,他们将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封建体制相结合,企图改变当前局势使中国迅速富强起来。甲午新败,列强瓜分,外患内忧,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纷至沓来,变法、新政、立宪与革命在世纪之交相继发生。一战爆发后,因复古逆流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德赛二先生;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兴。短短八十载,“激进”的号角几乎没有停!
总之,激进思潮承载了从传统继承而来的士人精神,又在新的历史转型时刻接受了外来的民族主义和进化论等思想;在民族危机的一次又一次不断刺激下,激进主义思潮产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民族解放和近代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进步。
示例二
看法: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思潮的原动力
论述: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各种进步思潮涌现。这些思潮是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爱国主义是其兴起的根本动力。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图存,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并发展为政治运动。20世纪初,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孙中山等人主张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1915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以促进国民的觉悟。
可见,各种思潮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为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些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是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而展开考生的解释素养能力。材料共有四个看法,要求任选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都可以,鉴于材料中的“看法”专业性较强,建议可以考虑自拟观点,注意“看法”简明易于论述最好。
其次,明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具体可以参照一下如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思潮不断革新。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各种社会思潮或此起彼落,交相辉映;或旧潮未落,新潮又起。或蹒跚前进,或急转直下,形成人类历史上嬗变的异常景象。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有经世思潮和农民反封建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和新文化思潮及马列主义传播,且一次比一次前进。社会思潮是思想文化变革的动态反应,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文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直接表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风尚、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其中价值观念是社会思潮的核心。等等
最后,注意总结升华。如,可见,各种思潮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为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些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