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上册 4.2 农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上册 4.2 农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0 14: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地理 上册 4.2 农业 同步练习题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是农业生产部门的是( )
A.纺织业 B.种植业 C.林业 D.畜牧业
2.冬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3.下列不是我国林业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
A.东北林区 B.西北林区 C.西南林区 D.东南林区
4.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半湿润、半干旱的平原地区
B.半干旱、干旱的有灌溉水源的山地
C.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
D.湿润、半湿润的丘陵地区
5.下列主要作物与产区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北平原——大豆、甜菜 B.华北平原——水稻、花生
C.长江中下游平原——小麦、油菜 D.珠江三角洲——小麦、甘蔗
5. 东北平原主要的油料作物及区域农作物熟制正确的是( )
A.花生、一年一熟 B.油菜籽、一年两熟
C.大豆、一年一熟 D.花生、一年两熟
7.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农作物分布差异明显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源 B.气候 C.土壤 D.地形
8. 某纺织厂采购员,要实地大批量采购棉花。以下哪个地方不适宜去采购棉花( )
A.东北平原 B.新疆南部 C.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9. 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热量丰富、河湖密布的地方,更适合发展( )
A.林业 B.畜牧业 C.渔业 D. 旱地种植业
10、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玉米、棉花 B.玉米、小麦、油菜
C.小麦、棉花、油菜 D.玉米、大豆、甜菜
11.我国东部与西部农业区划分的界限是哪条等降水量线( )
A.1600mm B.800mm C.400mm D. 200mm
12.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农业生产方式以 (种植业/畜牧业) 为主
(2)图中A是 牧区。
(3)图中①是 平原,其耕地类型以 为主,其农作物的熟制是 ;②是 盆地,图中④处是糖料作物 的主要分布区。
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内蒙古高原适宜发展( )
A. 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2.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应发展( )
A.林业 B. 农业 C.种植业 D.渔业
3.下列不适宜发展林业的地区是( )
A.大、小兴安岭 B.东北平原
C.横断山脉 D.东南丘陵
4.制约华北、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光照因素 C. 水源因素 D.科技因素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差异很大。下列对种植业发展不利的条件是
( )
A.夏季雨热同期 B. 气候复杂多样
C.山地多,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6.我国四大牧区是( )
A.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 B.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
C.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D.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
7.下列生产活动中,属于因地制宜,对自然因素合理利用的行为是( )
A.在华北平原地区引水灌溉,发展水稻生产
B.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C.在内蒙古高原有计划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
D.在城市郊区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生产
8.有关我国主要农作物地区分布差异正确的是( )
A.“南麦北稻”
B.“南甜北甘
C.油料作物东北大豆,华北花生
D.棉花:新疆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
9.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研究超级水稻产量突破12000千克/公顷。( )
A.胡焕庸 B.李四光 C.竺可桢 D.袁隆平
10.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A.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
B.农业发展还没在依靠科学技术
C.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比重大
D.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
11.下列不属于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A.环保农业 B.劳动密集型农业
C. 节水农业 D.绿色农业
12珠江三角洲地区把粮田政种花卉、蔬菜和发展塘鱼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喜好 B.自然条件 C.市场需求D. 国家政策
13.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 地形 D.热量
14.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
A. 20% B.30% C.40% D.50%
15.下列属于科技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 ②温室大棚 ③生物技术用于病虫害防治 ④滴灌技术,经济节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我国东部平原土壤肥沃,处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雨热同期适宜发展( )
A.林业 B.种植业 C. 畜牧业 D.渔业
17.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如图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提高渔业产量 B.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减少鱼塘蒸发量 D. 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二、综合题
18.下图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读图,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请你说出这样做的好处。( 至少写出两点)
(2) B地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这里从地形来看是 ,还有充足的
(3) C地适合发展农业中的 业,因为这里是 (地形),水土易流失,发展此业可以保持水土。
(4) D地适合发展 业。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A 2.B 3.B 4.C 5.A 6.C 7.B 8.A 9.C 10.D 11.C 12.C
(1)畜牧业
内蒙古
旱地,一年一熟,四川,甘蔗
第2课时
C 2.A 3.B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B 12.C 13.D 14.D 15.A 16.B 17.B
(1)A地处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
水稻,平原,水源
林业,山地
水产养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