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质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优质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9 2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476年
9世纪
庄园遍布欧洲
庄园顶峰
庄园衰落
西罗马帝国灭亡
庄园兴起
11世纪
13世纪
14-15世纪
西欧城市复兴
城市自治
大学兴起
古 代 欧 洲
奴隶社会
希腊城邦
罗马城邦
封君与封臣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基础。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继承、发展和传播者,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是封建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最先出现在意大利北方的自治城市经济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新时期到来的前奏。
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
复习导入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线索,完成下列问题:
1、农村新的变化(垦殖运动、庄园的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
2、手工工场的变化(手工工场、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影响
材料一:6世纪时,西欧开始了第一次大拓荒运动,并持续到9 世纪,与之相伴随的是庄园制度的兴起与确立。大量的日耳曼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庄园内部的其他生产活动,转而成为庄园内部的依附农民。 10世纪左右,西欧逐渐从外族入侵所导致的动荡中平静下来,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人口开始加速增长。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开展垦殖运动的原因?
(一)、农村新的变化
人口开始加速增长,解决越来越多的人的吃饭问题
1、垦殖运动
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垦殖运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这场运动。
(1)原因:
(2)时 间:
(3)参与形式:
(4)结 果:
(5)影 响:
1、垦殖运动(阅读教材,梳理线索,完成下列问题)
11世纪之后
领主组织、农民自发
垦殖者成为新垦殖区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新垦殖区效仿自治城市,具有独立司法与行政自治权
材料二: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连锁反应:封建庄园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最终走向衰落和瓦解。
垦殖运动
思考一:阅读材料与教材,分析在新垦区与封建庄园,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农奴解放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的是被封建主释放的,但更多的是农奴出钱赎得自由,或者逃亡而争得自由。土地被佃户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寻找工作。
解放的农奴形成雇工阶层,即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市场。
思考二: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在这次拓荒运动中,新的农具和农业生产技术得以运用,粮产量有所增加,人们不仅能够生产出供自己食用与缴纳地租所需的粮食,还可以保留一些富余农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投入到交换中,商业开始兴起,商品货币经济得以发展,货币再一次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而且与土地和农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贵族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促进地租形式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并促使封建领主对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土地租赁制兴起。
农产品有富余用于商品交换
劳役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土地租赁制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
庄园制度的变化
材料四: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问题一:根据史料概括英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产生租地农场;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农场经营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特征
3、租地农场的建立
问题二:租地农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庄园制度下的生产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阅读材料与教材,思考:
途径: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
问题三:土地集中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在这里生产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特点:
①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②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3、租地农场
材料五: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②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土地劳动者(雇工)
土地所有者(封建主)
土地经营者(富裕农民)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依靠土地租金生活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雇佣农民
材料六: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自营地的浪潮席卷了西欧大部分地区
3、租地农场
(二)、手工工场
1、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方面手工者逐渐脱离农村生产
另一方面更多的为市场而生产
中世纪晚期,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从13世纪开始,一些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如意大利和法兰西北部,14世纪前后,商人也从事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贸易活动。
2.手工工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 ---------
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工更细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
商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
具和集中劳动地点、集中劳动
欧洲印刷工场
第五单元
 材料七: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エ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剥削方式——
生产方式——
经营特点——
3.手工工场特点
资本主义萌芽
分工协作
雇佣关系
面向市场
第五单元
手工工场促进了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经营手工工场富裕的商人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劳动,他们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工人阶级的前身。
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
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新阶层的形成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线索,完成下列问题: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地位、权利)
2、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构成、地位、权利)
材料八: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问题一: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样变化?
变化:富裕的农民、骑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阅读材料与教材,思考:
问题二:新的阶级力量在经济、政治方面有何变化?
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富裕农民阶层的出现
材料九: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十: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问题一:材料九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
享有权利哪些权利?
身份:城市居民;
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影响
问题二:材料十反映了什么问题?
2、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市民阶层出现
阅读材料与教材,思考: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富商巨贾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2、13 世纪的经济社会变革比以后任何一场革命都更为重要,甚至比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运动更为重要,因为它比这两场运动更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
伴随着富裕农民阶层、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小结: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生产方式和经营
方式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
庄园经济
手工作坊
西欧近代文明曙光开始出现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领主与佃农
富裕农民
封君封臣制度
市民阶层
社会转型
封建社会
(中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近代)
课堂小结:
垦殖运动
1. 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有一部分人发展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部分人包括( )
①贵族②富裕农民③骑士④奴隶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2、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
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C
课堂练习:
D
3、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4、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C
D
6、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
A.城市公民 B.城市居民 C.城市劳动者 D. 城市建设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