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9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9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9 20: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9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他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思考:
1.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2.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01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02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03
气候与
自然景观
04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PART 1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复习回顾
课前回顾
气温 和 降水
气候的基本要素为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寒冷
温和
高温
高温
太 阳 辐 射 量 递 减
气压带与温度的关系
等量
等量
A
B
面积




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五带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干燥
湿润
干燥
多雨
寒冷
温和
高温
高温
太 阳 辐 射 量 递 减
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控制
反映
气流上升
导致
易成云致雨
高气压控制
反映
气流下沉
导致
易晴朗
上升湿润 下沉干燥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PART 2
低纬度
高纬度


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气温变低,水汽易凝结,降水较多
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气流,气温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海洋


由海洋流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由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陆地
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干燥
湿润
干燥
多雨
寒冷
温和
炎热
高温
太 阳 辐 射 量 递 减
高温
温和
寒冷
湿润(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干燥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干燥(内陆吹来)
湿润(海洋吹来)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1. 热带雨林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1. 热带雨林气候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东南亚马来群岛 、非洲刚果河流域 、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澳大利亚东北部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中美地峡东岸
五处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东南沿海
1.请观察马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有何差异?
2.请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的成因?
几内亚湾沿岸
01
02
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纬度低、气温高
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
03
04
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答题模板:①纬度低,气温高②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③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④ XX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2.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10°-20°(23°26′)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草原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10°-20°(23°26′)大陆西岸
非洲中部
南两侧
澳大利亚
巴西高原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偏东及偏南地区
2.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
两处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
圭亚那高原
(1)简述圭亚那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成因。
材料一:圭亚那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圭亚那高原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西南部圭亚那高原,由于地势高导致气温和降水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条件,只能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3.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纬20°(23°26′) - 30°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3. 热带沙漠气候
南美洲
西海岸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纳米布
沙漠
阿拉伯半岛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纬20°(23°26′) - 30°大陆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五处非地带性的热带沙漠气候
秘鲁沿岸
澳大利亚西海岸
纳米布
沙漠
索马里沿岸
塔尔沙漠
共性:沿海地区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何今天却有塔尔沙漠的分布?
北美洲西海岸
南美洲西海岸阿塔卡马沙漠向北延伸到赤道?
澳大利亚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却是热带沙漠气候?
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33°N以北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
a.由于东北信风从亚洲大陆吹来,干燥少雨;
b.夏季盛行来自非洲大陆的西南风越过索马里,干燥少雨
c.夏季沿岸为上升流(索马里寒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4.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4.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与西南部
好望角
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5.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5.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
新西兰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季风
高温干燥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季风
高温干燥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运动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6.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温带海洋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6.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东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夏季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东北季风
高温干燥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夏季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7.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7.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南美洲东南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北美洲东南部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
下图中的虚线为日本本州岛气候类型甲、乙的分界线,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甲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甲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布的最北界线比我国
的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①岛国,受海洋影响大 ②该地多山地丘陵
③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 ④受千岛寒流降温减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A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8.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8.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南美洲
东南部
美洲大陆内陆地区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北部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11. 苔原气候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苔原气候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高温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12. 冰原气候
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活动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①气候成因:
②气候特点:
③分布规律:
④典型地区:
13. 高原山地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全年酷寒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 大洋 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中部 大陆东部 大洋 西侧 大气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暖流
寒 流
寒 流
暖 流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90°
70°
60°
40°
30°
20°
10°

90°
70°
55°
35°
25°
10°

极地东风带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陆西岸)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极地气候
(冰原)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极地气候
(苔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
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自低纬至高纬:
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旱雨两季;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降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纬度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
大陆西岸: ①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较大
大陆内部:气候最干旱、气温年较差最大
东西两岸:较为湿润
海陆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结合教材P55页“案例”内容,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1)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2)两个地区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而西欧为平原地形,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使其范围较大。
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4.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列举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
(2)结合教材P54“案例”内容说明: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阔?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4.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阔的原因: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②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5.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列举几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
(2)读图说明为什么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纬度跨度那么大?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2: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5.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南美洲西海岸
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纬度跨度大的原因: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③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
复杂多样的气候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能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带的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太阳辐射这种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热量带 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3. 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的特点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1. 小尺度的大气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下垫面因素
世界海陆分布与地形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下垫面是大气与其下界固态地面或液态水面的分界;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表物质组成等几个方面。
下垫面因素 -- 1. 海陆差异
Underlying surface factor -- 1.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and sea
项目 大陆性 海洋性
气温 气温日较差 大 小
气温年较差 大 小
最高气温月 北半球为7月 南半球为1月 北半球为8月
南半球为2月
最低气温月 北半球为1月 南半球为7月 北半球为2月
南半球为8月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少 多
年内季节分配 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分配均匀
海陆差异对比
澳大利亚西部沙漠
澳大利亚东部雨林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冷却大气,不利于对流,降水偏少;
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加热大气,利于对流,降水偏多。
下垫面因素 -- 2. 洋流
Underlying surface factor -- 2. Ocean current




寒流经过的地区多海雾
地形影响气温:
①近地面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的高原山地气温低。
②阳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雪线高,植被稀疏)
海拔低
气温高
海拔高
气温低
下垫面因素 -- 3. 地形
Underlying surface factor -- 3. Topography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②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多后减少。
地形影响降水
地形如何影响降水?
地形影响气候区范围:
高大的地形阻挡大气环流,或形成独特气候,影响气候分布范围。
欧洲西部地形平坦
世界上最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北美的温带海洋性
气候仅分布在西部
沿海狭窄地区
地表物质组成影响气温:
地表物质不同,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不同,影响气温。
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地表为沙土,夏季地温常年70℃,气温50℃。
南极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北极,南极冰盖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
下垫面因素 -- 4. 地表物质组成
Underlying surface factors -- 4. Surface material composition
火电厂排放废热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释放废热到大气,直接影响大气温度。
夏季空调散热
人类活动 -- 1. 影响大气温度
Human activities - 1.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工厂排放废气
人类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改变大气成分,进而改变大气热力性质,引起气候变化。
机动车尾气
雾霾天气
人类活动 -- 2. 改变大气成分
Human activities - 2.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滥砍滥伐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性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改变,可能引起局部气候发生变化,进而对整个气候产生影响。
修建水库
人类活动 -- 3. 改变下垫面性质
Human activities -- 3. Change of underlying surface properties
气候与自然景观
PART 4
自然地理景观
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等方面。
自然地理景观:是在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植被是最直观的表现。
①气候要素(光照时间和强度、温度、水分、大气成分)影响植被。
②植被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形成相应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
骆驼刺在干旱环境中形成发达根系
印度榕树在高温多雨气候下长“气生根”
01
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Form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①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
②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有相应的植被类型。
02
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Differences in natur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02
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Differences in natur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思考
上图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有何特点?
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一致。
03
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law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
中国西北“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云贵高原“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水热条件
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不同
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的原因是什么
撒哈拉沙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气候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反映了当地气候的什么特征
昼夜温差大
云贵高原的贵阳一带冬季多阴雨天气,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锋面活动与地形阻挡。
荒漠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景观
典例景观
常绿阔叶林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景观。
典例景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问题回顾
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路线示意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1)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2)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思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问题回顾
塞伦盖蒂雨季
塞伦盖蒂干季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课堂小结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洋流
海陆差异
地形
地表物质组成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