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9 21: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
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1.思维目标: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
2.审美目标:赏析文章语言,分析人物通讯的行文表达特色。
素养目标
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按时间顺序找出事例,以事例中叙议结合的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语作为归纳“精神品质”的提示和依据。
喜看稻菽千重浪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具有战略眼光,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2、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3、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
4、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问题探究: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问题解答1:
总共写了四件事: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态度和方法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问题解答2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问题解答3
是总分关系。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段-----
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问题解答4:
叙事能够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线索清楚,衔接自然;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详略得当。
贯穿这些事件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任务活动二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一)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第二部分中,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第三部分中,“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这部分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3.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
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课文标题出处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赏析】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融记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昔与今的对比,色彩上红与黑的对比,感情上咒与喜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32张
(二)精彩细节,咀嚼品味
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4.“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加颜色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5.“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6.“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 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题解与背景:
这篇通讯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突出了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 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5.文体知识
(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
课堂练习p.45 练习四
参考答案:
——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天然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总结全文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字词知识
1.读准字音
生字词
词语 读音
稻菽 shū
颁发 bān
掖着 yē
一蔸 dōu
屏气 bǐnɡ
淤泥 yū
阐明 chǎn
籼稻 xiān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饥馑(jǐn) 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刻骨铭心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亦步亦趋 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 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
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分蘖(niè) 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茎节上生出分枝。
返 回
再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