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2.(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41cm B.2.357cm C.2.35cm D.2.36cm
3.(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 B.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
C.t1到t2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4.(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10m/s B.100m/s C.35m/s D.350m/s
5.(2022·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5s~7s内,小车运动了6m
B.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6.(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7.(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图为全自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的局部图,口罩由传送带匀速传送。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罩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是静止的
D.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
8.(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建党100周年庆典时飞行表演的情景,29架直升机排列成“100”字样,当直升机队形不变时,小明认为直升机是静止的,则他所选的参照物为( )
A.地面 B.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
C.天空中的云朵 D.站在地面的人
9.(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甲、乙两列火车在南通站依次进站,甲车座位上的小明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站牌向西运动,看到乙车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
10.(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测量木块长度,方法正确的是刻度尺是___________(A/B),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11.(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的两种情况,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甲/乙/丙),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图乙中秒表读数为____________s。
12.(2022·江苏镇江·八年级期末)a、b、c三个小球在水中下落,如图所示是用水下照相机拍摄到的三个小球经过某区域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相等,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a小球做__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为_______,通过相同路程,三个小球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
13.(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小红通过某运动软件监测自己的运动情况。当她绕操场跑一圈时,软件截屏如图所示,1公里即为1km。则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km/h。软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若她跑步的速度是7.5 km/h,则她跑步的配速是_________s。
14.(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_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15.(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
16.(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是________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________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三、实验题
17.(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小华和同学们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有:茶色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火柴、刻度尺、铅笔。
(1)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垂直放在白纸上;
①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为了寻找像的位置,他们取来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
②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正确找到A的像的位置,将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中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华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华将刻度尺垂直靠紧茶色玻璃板,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则该玻璃板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_。
A.2cm B.1cm C.5mm D.2.5mm
18.(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实验。
(1)该实验中需要用______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
(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40 80
时间/s 2.0
(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图丁中大体画出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______。
19.(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______;
(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约为2m/s
B.为了充分利用玻璃管,实验中气泡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
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大一些
D.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
(3)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4)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______
表三: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5)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
20.(2022·江苏镇江·八年级期末)放学回家路上,小明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滑行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以外,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2)小红建议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_______(选填“快”或“慢”)一些,其目的是减小测量_______所带来的误差;
(3)小明正确采纳同学们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可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得出结论:物体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某同学由此计算AC的平均速度,这种计算方法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路程s/cm 40.0 40.0
时间t/s 3 2
平均速度v/(m/s) 0.13 vBC
(4)若小明开始计时小车已经过了A点,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1.(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填“快”或“慢”);
(2)在玻璃管上做出间距相等的标记,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相邻标记间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cm;
(3)从气泡运动到O点开始计时,记下气泡运动到各标记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_______;
标记点 O A B C D
时间t/s 0 5.1 10.0 14.9 19.9
(4)从图像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这段过程中,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
22.(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为了便于研究,他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气泡长度1cm 倾角 t/s 气泡长度2cm 倾角 t/s 气泡长度4cm 倾角 t/s
实验序号 1 15° 15.8 实验序号 6 15° 22.5 实验序号 11 15° 18.2
2 30° 14.1 7 30° 14.9 12 30° 16.1
3 45° 13.7 8 45° 12.2 13 45° 12.5
4 60° 17.7 9 60° 13.8 14 60° 13.5
5 90° 29.8 10 90° 19.9 15 90° 19.1
(1)实验中,除刻度尺、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_____,气泡通过AB段的路程为_____cm。
(2)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_____(选填“快”或“慢”)一些。计时的起点位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标记在玻璃管的最下端。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_____。为了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气泡大小的变化关系,小明通过测算作出了三组气泡的速度v与气泡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____(选填“a”、“b”或“c”)描绘的是倾角为45°时气泡运动的规律。
(4)小华换用粗玻璃管后改变气泡大小又做了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四,分析数据可知:大、小气泡在玻璃管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试推断小气泡在运动40cm时所需的时间为____s。
表四:
从0点开始运动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00
小气泡运动的时间t/s 0 3.6 _____ 10.8 14.4 18.0
大气泡运动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17.0
四、计算题
23.(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常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表为地铁1号线从茶山站到常州火车站的运行时刻表,问:
站名 茶山 清凉寺 同济桥 文化宫 博爱路 常州火车站
到站时刻/(时:分) —— 6:01 6:03 6:05 6:07 6:09
发车时间/(时:分) 6:00 6:02 6:04 6:06 6:08 ——
路程/km 0 1.2 2.3 3.3 4.4 5.4
(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多长?
(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24.(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1)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1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14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5.(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小明一家利用“十一”国庆假日到重庆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标志.
求:(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
(2)若汽车以图中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6.(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人饮酒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如图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经过3s制动,汽车滑行40m撞倒障碍物后停止。求:
(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
(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该路段设有如图的交通标志,请计算说明该司机有无涉嫌超速驾驶。
27.(2022·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60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28.(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2020年12月11日,连(连云港)淮(淮安)扬(扬州)镇(镇江)高铁全线开通,标志着扬州迈入“高铁时代”。
徐州东 宝应 高邮 扬州东
到达时间 16:18 16:38 16:52
发车时间 14:22 16:20 16:40
里程/km 0 256 300 356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途中列车以72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用时120s,求列车的长度。
五、综合题
29.(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 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 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 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次超声波, 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m;
(3)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4)在另一实验中,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则经过______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30.(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图甲为电影《长津湖》剧照,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若美军想从下碣隅里经过18 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 km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我志愿军的包围。由于志愿军顽强追击,美军撤退速度缓慢。(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乙所示的直线上,美军撤退速度不变,为0.5 km/h)
(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古土里?( )
(2)志愿军某小队从下碣隅里用8 h匀速穿插到古土里,在古土里等待10 h后,接到命令:运送炸药到达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志愿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 h达到水门桥,则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
(3)若美军和志愿军小队同时从下碣隅里出发,则志愿军小队比美军早___________h 到达水门桥。
参考答案:
1.C
【解析】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而最后一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是错误的,把它忽略去,然后取平均值,物体的长度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A.由图可知,0~t1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乙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由 可知甲、乙的速度不相等,即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由 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但甲在这段时间内做变速运动,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因此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A.由图知道,5~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
s1=6m-2m=4m
故A错误;
B.由图知道,2s~5s内,小车的路程不变,所以此时段小车静止,故B错误;
C.由图知道,0~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2=2m,所用时间t2=5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
D.由图象知道,0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6m,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A.口罩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口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A项错误;
B.传送带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B项错误;
C.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是运动的,故C项错误;
D.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故D项正确。
故选D。
8.B
【解析】ACD.以地面、天空中的云朵和站在地面的人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于地面、天空中的云朵和站在地面的人的位置发生改变,直升机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以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于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它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站牌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车座位上的小明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站牌向西运动,说明甲车是向东运动的;同时看到乙车向东运动,说明乙车也向东运动,并且速度大于甲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A 3.4 1mm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刻度尺A的刻度面被测长度紧贴,故方法正确的是刻度尺是A。
[2]如图所示,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cm,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0,物体右端所对刻度为3.4cm,所以木块的长度应为3.4cm。
[3]B刻度尺把1cm分成了10等份,每份是1mm,故分度值是1mm。
11. 乙 3.50 338.5
【解析】[1][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乙视线与尺面垂直,是正确的,甲和丙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是错误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50cm,物体的长度是3.50cm。
[3]秒表中间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分针在5min与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秒表的指针在38.5s处,所以时间为
5min38.5s=338.5s
12. 匀速 1∶2∶3 6∶3∶2
【解析】[1]观察a球:相等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一块砖的高度,所以a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b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两块瓷砖的高度,b做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c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三块瓷砖的高度,c做匀速直线运动。
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等于0.1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即
va∶vb∶vc=1∶2∶3
[3]由图可知,三个小球都通过6块瓷砖的高度,ta=0.6s,tb=0.3s,tc=0.2s,所以
ta∶tb∶tc=6∶3∶2
13. 1.5 5.4 480
【解析】[1][2]由图可知,小红运动的路程是
s=0.3km=300m
运动的时间
t=3min20s=200s
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她跑步的配速
14. 甲 乙
【解析】[1][2]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像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甲图像,两个小球图像间的间隔相同,且在同一直线上,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像,两个小球图像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在做加速运动。
15. 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m/s
【解析】[1]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说明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非常快,要得到龙舟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特别快的结论,参照物是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2]设总路程为2s,根据v=可得,前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t1==
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16. 静止 运动 相对
【解析】[1] 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扶梯没有位置变化,因此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2]扶梯在上升过程中离站台地面越来越近,乘客和站台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故乘客相对于站台地面是运动的。
[3]乘客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 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至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判断平面镜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不变 D
【解析】(1)①[1][2]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接下来应该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至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采用了替代法,用蜡烛B来替代蜡烛A来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②[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了研究像的虚实问题,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如能承接到,说明是实像,不能承接到,则是虚像。
③[4]由图乙可看出,每一次实验中,蜡烛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分别为15cm、10cm、5cm,将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起来,发现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可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5]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A的像和蜡烛A位置关于玻璃板对称,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2)[6]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图中刻度尺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玻璃板厚度的2倍。根据刻度尺上的刻度可以估计出,图中刻度尺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约为5mm,所以玻璃板的厚度约为2.5m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刻度尺 5 13.33 大于 减速 小
【解析】(1)[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
(2)[2]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5s,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5s。
(3)[3]魔方在BC段的路程
sBC=80cm-40cm=40cm
魔方在BC段的时间
tBC=tAC-tAB=5s-2s=3s
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5]魔方在AB段的路程sAB=40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故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4)[6]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根据可知平均速度vAC偏小。
(5)[7]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用时5s,通过的路程为80cm,并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魔方在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速度的减小量越来越小,故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如下
19. 匀速直线 见解析 D 长 先变快后变慢 减小气泡长度
【解析】(1)[1][2]分析表一数据可知,气泡每通过的10cm路程时间基本上都是4.9s,即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所以气泡近似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3]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
故A错误。
B.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快),之后小气泡会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实验中气泡不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故B错误。
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小一些,故C错误。
D.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气泡的运动情况更明显,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4]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路程20cm、40cm、60cm、80cm时,长气泡用的时间较短,所以长气泡运动的较快。
(4)[5]由实验数据知:在夹角从85°减小到45°的过程中,气泡上升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在夹角从45°减小到0°的过程中,气泡上升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实验结论为: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
(5)[6]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应尽量的选较短的气泡进行实验,以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
20. 刻度尺和秒表 慢 时间 0.2 变大 错误 偏大
【解析】(1)[1]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慢一些。
(3)[4]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tBC=2s,路程
sBC=40.0cm=0.400m
则BC段的平均速度
[5]由表格可知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通过后半程的时间为2s,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变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变大。
[6]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4)[7]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21. 慢 20.00 (近似)相等
【解析】(1)[1]物体运动得越慢,越便于测量时间,测出的时间值误差越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2)[2]图乙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O点正好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A点正好在刻度尺的20cm刻度线处。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OA之间的长度为20.00cm。
(3)[3]由题意可知,相邻字母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即OA、AB、BC、CD的距离均为20.00cm,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
(4)[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故在测量的这段过程中,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近似)相等。
22. 量角器 80.0 慢 不能 见解析 c 7.2
【解析】(1)[1][2]实验中,除刻度尺、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量角器,气泡通过AB段的路程为
100.0cm-20.0cm=80.0cm
(2)[3][4]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因为气泡刚开始运动是变速的,所以零刻度线不在最下方。
(3)[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6]观察表中数据,当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时,随着气泡变大,气泡上升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图像符合变化规律。
(4)[7]大、小气泡在玻璃管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气泡在运动40cm时所需的时间为
23.(1)9min;(2)36km/h,10m/s
【解析】解:(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
(2)平均速度为
答:(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9min;
(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36km/h,合10m/s。
24.(1)12;(2)0.7;(3)10
【解析】(1)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10min行驶的距离为
(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14m,则
(3)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经过10min行驶的距离是12千米;
(2)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秒;
(3)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25.(1)1.2 (2)40
【解析】(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
;
(2)由图像可知此时的速度为80km/h,则行驶30min即0.5h通过的路程是
.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1.2h;
(2)通过的路程是40km.
26.(1)50m;(2)64.8km/h;(3)该司机涉嫌超速驾驶
【解析】解:(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
s1=90m-40m=50m
(2)司机的反应时间
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时间
t=t1+t2=2s+3s=5s
汽车的平均速度
(3)司机在反应时间内的车速v1=25m/s,即90km/h,由图中可知,该路段限速80km/h<90km/h,所以该司机属超速驾驶。
答:(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为50m;
(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4.8km/h;
(3)该司机属超速驾驶。
27.(1)36m/s;(2)40s
【解析】解:(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则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由 可知,火车全部在隧道运行的时间
答:(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36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运行的时间为40s。
28.(1)0.2h;(2)280km/h;(3)400m。
【解析】解:(1)由表格可知,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所需的时间
t = 16h52min – 16h40min = 12min = 12 × h = 0.2h
(2)高邮开往扬州东的路程
s = 356km – 300km = 56 km
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的平均速度
(3)设火车长为s2,由题可知,隧道长度s1 = 2000m,用时t = 120s,速度
v = 72km/h = 20m/s
列车做匀速运动,所以
s1 + s2 = vt
代入数据,得
2000m + s2 = 20m/s × 120s
解得
s2 = 400m
答:(1)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所需的时间是0.2h;
(2)列车由高邮开往扬州东的平均速度是280km/h;
(3)列车的长度为400m。
29. C 2 34 B 8 0.7 变慢
【解析】(1)[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是在进行实验,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根据题意知道,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超声波次数是
[3]因为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则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所用时间是
由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是
(3)[4]根据题意知道,则超声波发射后到汽车接到时所用时间是
根据可知,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
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可知是汽车是向左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5]由可得,志愿者的反应距离为
[6]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距离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时间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的刹车反应时间
[7]由此实验及上述数据表明,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30. 36 1.2 28
【解析】解:(1)由可知,美军从下碣隅里到达古土里所需时间为
(2)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距离为
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所用时间为
由可知,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
(3)美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所需时间为
若美军和志愿军小队同时从下碣隅里出发,则志愿军小队比美军早到时间为
答:(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36h到达古土里;
(2)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
(3)若美军和志愿军小队同时从下碣隅里出发,则志愿军小队比美军早28h到达水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