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概念解析
货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产生原因:
生产力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1.先秦时期:
夏朝:海贝、仿制贝
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特点: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2.春秋战国时期:
(3)弊端:
多种样式铜铸币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由奴隶制逐渐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制度的进步,商业城市的兴起,商品交换的扩大与繁荣,必然进一步推动货币的流通与货币制度的发展。……当时政治形势特殊,王室衰微,列国经济自成体系,自行铸造货币。……由于当时社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诸侯大国的货币往往由本地区的人工制作品或自然物体演变而来。
(2)原因:
①政治: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币制不统一。
②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阻碍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货币换算效率低,阻碍各国间经贸往来。
(1)特点:
货币多元、混乱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3.秦:
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圆形方孔钱
材料二:(秦推行半两钱和统一货币)首先是“划一同风,毕定于一”的重要环节。其次,是发展封建经济的必要手段……其三,对后世钱币体制有深远影响。秦的“货币王室专铸”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同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颇有联系,适应了专制君主万宇一统、皇权至上的需要。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货币演变史》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阻碍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④巩固政权的需要
(1)原因: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3.秦:
③圆形方孔为后世长期沿用,成为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
圆形方孔钱
材料二:(秦推行半两钱和统一货币)首先是“划一同风,毕定于一”的重要环节。其次,是发展封建经济的必要手段……其三,对后世钱币体制有深远影响。秦的“货币王室专铸”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同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颇有联系,适应了专制君主万宇一统、皇权至上的需要。
①利于赋税征收、商品交换和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②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3)特点:
(2)影响:
杂乱形状(多元)向规范形状(统一)演进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4.汉:
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五铢钱
材料二: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①货币制度混乱
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
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原因: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4.汉:
③铜币体制规范化,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沿用至唐朝。
五铢钱
材料二: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①统一了货币发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中央政府收入。
(2)影响:
(3)特点:
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进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5.唐:
开元通宝
材料二: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①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把货币的单位由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
(1)影响:
(2)特点:
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6.北宋:
交子
材料二: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铁钱携带、流通不便及铜币流通量不足。
(1)原因:
③四川独立闭塞、贸易繁荣的货币环境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6.北宋:
交子
材料二: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④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1)原因:
(2)特点:
⑥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7.明清:
白银
材料二: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①宝钞易贬值
②民间的认可及政府的赋税改革推动(一条鞭法)
(1)原因:
③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涌入中国
④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
⑤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7.明清:
白银
材料二: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特备是大量外销丝绸和青花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迁、社会变迁,直至国家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的转型。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①对中国
缓解了通货膨胀
(2)影响: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推动了赋役制度的改革(由实物到白银)
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一)古代货币演进
7.明清:
白银
材料二: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特备是大量外销丝绸和青花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迁、社会变迁,直至国家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的转型。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②对世界
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2)影响:
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特点:
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演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先秦时期
2.杂乱形状(多元)向规范形状(统一)演进
秦
3.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
4.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唐
5.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宋元
6.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演进
明清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二)近代货币演进
1.清末民初:
2.国民政府:
(1)原因:
①废两改元后,币制依然混乱。
材料五: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②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白银大量外流。
③垄断金融,巩固统治的需要。
银元
法币
④日本侵略加剧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二)近代货币演进
1.清末民初:
2.国民政府:
(2)影响:
①积极:
材料五: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
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银元
法币
利于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五: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二)近代货币演进
1.清末民初:
2.国民政府:
(2)影响:
②局限:
材料五: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官僚资本聚敛财富,造成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
银元
法币
材料五: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二)近代货币演进
3.新中国:
思考:人民币的地位为何始终稳定
(1)强有力措施调控物价,经济平稳发展。
材料五: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包括“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人民币
(2)强有力的人民政权支持,社会稳定。
(3)坚持经济、计划、集中统一三原则
(4)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关史料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建国初期的货币政策?
(1)体现客观经济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
材料五: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
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
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
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2)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
(3)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4)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5)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基。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海贝
汉 五铢钱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新中国 人民币
◎本页参考曾旭老师课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基础梳理
(一)国际金本位制
1.形成:
2.原因: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英国强大的实力: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阔市场。
3.特点: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和流通
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和汇率相对稳定
4.影响:
1816年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基础梳理
(一)国际金本位制
5.崩溃:
原因:
材料二:由于国际金本位制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货的需要,一战爆发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中断运行。一战后,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各国又相继恢复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础不稳,已出现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于是各国又都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危机的风暴很快刮到伦敦,伦敦发生了挤兑风潮,英格兰银行应付不了黄金、外汇的兑付,就于1931年9月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现。美国虽然黄金储备较多,但也经不起连续数次的黄金挤兑风潮,而不得不于1933年3月宣布纸币停止兑现,禁止黄金输出。
20世纪3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
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
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基础梳理
(二)布雷斯顿森林体系
1.建立:
2.原因:
材料二: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1944年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3)美国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基础梳理
(二)布雷斯顿森林体系
3.内容:
一中心、一固定、双挂钩、两机构
5.崩溃:
20世纪70年代初
4.影响:
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石油危机影响,及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权。
美国自身实力相对下降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基础梳理
(三)牙买加体系
1.建立:
1976年至今
2.内容:
实行浮动汇率制;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主导;国际收支调节多渠道。
3.特点:
相关史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合作探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1.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
4.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材料三:2016年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 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努力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到铜贝)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半两钱)
国际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钞)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