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五节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紫茎泽兰
问题探讨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1: 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讨论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泽兰实蝇
问题探讨
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 和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结构
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平衡:
(2)功能平衡:
(3)收支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实例1: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减少
实例2: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增加了自然火灾的可能性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3)分类:
①抵抗力稳定性
②恢复力稳定性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性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维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蝗虫采食下,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
(2)干旱时树木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
(3)草原大火过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水体被污染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清澈
判断以下情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稳定性
生态系统复杂程度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生活。
思考:在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
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人体也有恢复稳态的机制和趋势,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恢复力稳定性相似。
(1)生物多样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
(4)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
常考基础诊断
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
√
√
×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6)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
(7)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常考基础诊断
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
×
√
×
(8)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
(9)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
(10)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
×
常考基础诊断
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2、实验材料:
蚯蚓:
蜗牛、小乌龟:
浮萍、水草等植物:
水、土壤、阳光等:
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一般是封闭的
材料必须透明
采光应用较强的散射光
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3、生态缸设计注意事项: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思考②:生态缸的稳定性高还是低?为什么?
是,因为它具有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
低,因为生态缸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思考①:生态缸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练习】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
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
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B
【练习】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在河流的AB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