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
冷战
美苏争霸含义:
原因
揭开序幕的标志:
美苏应对的策略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
争霸
美苏……和……矛盾加剧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
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欧洲美苏争夺……,推行……。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对峙,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肯尼迪“和平战略”赫鲁晓夫“平起平坐”,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美在政治经济军事对比中,占优势。经斯大林时期的建设,苏实力增强。1)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戴维营精神”
——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2)1960年苏联击落美国U-2飞机3)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 4)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
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
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
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1953)1961年修筑的柏林墙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对峙,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肯尼迪“和平战略”赫鲁晓夫“平起平坐”,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美在政治经济军事对比中,占优势。经斯大林时期的建设,苏实力增强。1)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戴维营精神”
——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2)1960年苏联击落美国U-2飞机3)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 4)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高空拍摄的建设中古巴导弹基地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讲话 美国海陆空对古巴
进行武装封锁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广播
讲话中公开答复肯尼迪,苏联政府下
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并加以
包装运回苏联”。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走向缓和,苏攻美守,优势在苏勃列日涅夫“霸权主义”尼克松”均势外交”苏联综合国力提高,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大致平衡。1978年美苏双方军力对比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走向缓和,苏攻美守,优势在苏勃列日涅夫“霸权主义”尼克松”均势外交”苏联综合国力提高,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大致平衡。 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越南战争,
大大消耗了国力,霸权主义地位相对衰落。1)苏联在欧洲推行“缓和”战略,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但在中东、南亚次大陆、非洲推行积极扩张,1979年
入侵阿富汗标志苏联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2)美国从越南撤兵;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80年代中后期~~1991年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里根“遏制”、老布什“合作”1)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2)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和平演变” 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无法保持与美国竞争的势头 1981年里根总统提出重振国威,以实力
求和平,加强军事力量,重新夺取军事优势。3)1987年双方签订《中导条约》4)1989年东欧剧变
1990年德国统一——标志冷战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
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