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0 10:24: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语言应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思维能力: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审美创造:体会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伯牙鼓琴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语言应用: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思维能力: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审美创造: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导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一起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吧!
看注释 看插图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shāng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2.让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吧!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弹
大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了解人物
伯牙 锺子期
国籍 (楚国)晋国 楚国
身份 士大夫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衣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魏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大意: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这句话中有两个会写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哉:半包围结构,“戈”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
巍:上下结构,“禾”的最后一笔是点,“女”的第一笔是撇点。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大意: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值得
大意: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课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4.根据注释和插图了解大意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要适当停顿,读出重音,读出人物对话的情感和神态。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朗读指导,红字读重音。前三句读出两人相逢相知的欣喜。
5.读课文,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读句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锺子期听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巍峨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
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6.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两个?
知音
7.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联系课后“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资料袋
相传,伯牙、锺子期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 《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 《伯牙》
8.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知音已逝,乐曲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9.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10.背诵指导
按照顺序背诵:方鼓琴——少选之间——锺子期死
三、拓展延伸,相传俞伯牙、锺子期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四、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