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0 08: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节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前 言
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图4.1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如何监测这种现象呢?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0 1
海—气水热交换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水分交换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水汽凝结
大气降水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气间实现热量交换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并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87.5%
85%
太阳辐射
蒸发
降水
长波辐射
传导
对流
热量交换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潜热输送)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长波辐射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例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
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
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
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
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再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
传导对流
蒸发
降水
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海水蒸发变为水汽,进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的降水直接落回海洋。
海洋
陆地
水汽
577
降水
458
505
47
降水
119
径流
72
蒸发
单位/1000km3
全球水量
平衡示意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异常
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
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
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正常年份
太平洋环流示意
厄尔尼诺
太平洋环流示意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更广大范围的
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表层水温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异常高温
低温冷海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造成哪些影响?
秘鲁寒流减弱
上升流削弱
饵料减少,
鱼类大量死亡
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
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
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
东西海面温差增大
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
课时对点练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
1.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基础过关
16
17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A.低纬海域
B.中低纬海域
C.高纬海域
D.中高纬海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提供水汽最多。
(2022·山东济宁月考)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如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中
A.甲地为高气压
B.乙地对流旺盛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海面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甲地气流上升,海平面形成低气压,A错误;
乙地气流下沉,海平面形成高气压,空气稳定,不易对流,B错误;水平气流在海平面由乙地吹向甲地,C正确;
海面气温甲地高于乙地,D错误。
4.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A.印度尼西亚
B.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南部
D.秘鲁沿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多,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降水减少;厄尔尼诺主要发生在太平洋地区,对非洲南部影响不大。故选D。
5.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出现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最可能在
A.印度尼西亚
B.秘鲁
C.美国
D.埃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沿岸异常干旱,甚至出现森林大火;使秘鲁和美国西海岸降水增加,森林大火出现的概率较低;厄尔尼诺对埃及影响较小。故选A。
海—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如图是“世界某区域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图”(单位:×0.484 W/m2)。读图完成6~7题。
6.导致甲、乙两区域海—气热量输送差异
的最可能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6
17
基础过关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水温越高,输送热量越多。甲区域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温低,输送热量少;乙区域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水温高,输送热量多,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