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0 10: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农业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作物品种
引进高产作物并广泛种植
2.种植结构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经营方式
农副产品商业化
农业发展中的新变化?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影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促进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手工业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规模大分工细致(出现各行业中心)
2.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
3.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发展中的新变化?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总体概况: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1.货币: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业发展中的新变化?
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四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 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神宗实录》对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的概括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货币:白银货币化
2.商帮的出现:如徽商、晋商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商业发展中的新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货币:白银货币化
2.商帮的出现:如徽商、晋商
3.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由自野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商业发展中的新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四)社会经济的局限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2.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商人大量购置田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明清商品经济没能对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的冲击。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摘编自《清史稿》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市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和外商接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农业和私营手工业等诸领域都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和单纯满足官府消费的理念,要求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地方权力的扩张,人们愈发重视被“天理”抑制的“私欲”。……到了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目睹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发社会动荡的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据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整理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代表人物:
(1)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2)明朝: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天理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个体。
人容易被外在的诱惑所蒙蔽,做出违背天理的行为。
致良知:通过自我反省,重新认识到内在的天理/良知(良知,对道德的认知)。
阳明心学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王阳明:《传习录》
3.评价
(1)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3)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
认识事物的方法
身外
心中
理在哪
如何求理
“格物致知”
致良知(内心反省)
探究: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两者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实质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离经叛道的李贽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焚书》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 批判君主专制      B. 反对教条主义
C. 主张学以致用 D. 反对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可知,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即李贽反对教条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李贽反对孔孟权威,但并不反对儒学,故D项错误。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明末清初三大家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明末清初三大家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1.黄宗羲:
2.顾炎武: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倡导“经世致用”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循天下之公”。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答案】B
【解析】解答 由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的意思是君主治理国家,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臣共治则会使法律废弃不用。由此可知,顾炎武主张众治,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三、小说与戏曲
(一)小说
看描述,猜小说名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章回体长篇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为题材,反映封建社会的面貌。
三、小说与戏曲
(二)戏曲
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古代中国戏曲样式,故事情节曲折,语言优美,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三、小说与戏曲
(二)戏曲
昆曲和京剧
昆曲为中国古老的剧种,一度兴盛。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昆曲从业者仅苏州一地就有几千人。目前昆曲从业者仅1000多人。
题材:历史故事为主
表演手段:唱、念、做、打
角色:为生、旦、净、丑
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表现不同的人物特色
清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吸收昆曲和其他剧种,形成京剧,全国流行。
四、科技
1.重要科技著作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四、科技
2.大型典籍的编纂
◎《永乐大典》书影
◎《四库全书》书影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四、科技
3.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与徐光启
拓展
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既有发展,又有局限,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但与西方相比,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方面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了解一些外来文化 。
市民文化繁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课堂小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之变
思想之变
文艺之变
科技之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局限
明末清初思想家
陆王心学
李贽
小说
戏曲
传统科技
西学东渐
1.(2021·浙江)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
【解析】
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由此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即宇宙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着的,故D正确;“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错误;“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故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
2.(2022·浙江)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
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天地之化日新”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也是其主张,D项正确;“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A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地之化日新”是王夫之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