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修改病句——成分残缺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辨识和修改病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的错误,要求在不断实践中反复运用,从而养成习惯。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三年级学生刚习作,常出现表意不明的问题,因口语表达的习惯,常常意识不到句子中的错误。通过修改病句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方法运用到习作修改中去。
难点教学方法 1、借助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通过设置情境,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羊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懒羊羊一夜未归,毫无音讯。正当大家心急如焚时,村长慢羊羊收到了一封信,可是当慢羊羊打开这封信时,却有些糊涂了。但又发现不了问题,咱们来帮他看看吧。课件出示懒洋洋的求救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第一部分:认识句子的构成:什么人干什么。或者什么事物怎么样。这些句子出现的毛病都是成分残缺。(什么人)被灰太狼抓走了!(什么人)快来救我!锃亮的刀叉。(怎么样)滚烫的油锅。(怎么样)沸腾的火焰。(怎么样)您快通知喜羊羊来,大家一起!(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第二部分:句子缺少成分怎么办?成分残缺就要补。认识修改符号。 牛医生拿出了手术刀,这把手术刀的样子真奇特,看上去就像两只张开的手掌,到底怎么用呢?让我们看牛医生是怎么操作的吧。用上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练习一:下列句子是不是出现了“成分残缺”的毛病?1、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2、春天到了,田野上一朵朵鲜花。3、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4、小明在班会课上首先第一个发言。5、学习了《亡羊补牢》一课,收到了深刻教育。练习二:找病句,并改正!小鱼悄悄地把头,吹了个小泡泡。尽管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还在荡漾。
小结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同时也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通过卡通形象引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成分残缺,并通过练习修改常见的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