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0 10: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单选题
1.“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进行交易的杯葛(Boycott的音译,意为‘抵制’)运动。”这一局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915年 B.1931年 C.1935年 D.1937年
2.民国建立以来,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主政治也成为国人建设现代国家的理想,但1938年1月,邹韬奋却注意到:“近日我国论坛上对于民主政治似乎有了多少的波动”,而同年11月,汉口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国人认为“当前需要一党政治”。这反映出( )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进一步强化 B.国人对战时集权体制的认同
C.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得到国人肯定 D.民众放弃了民主政治的理想
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当时中国共产党采用这一政策旨在( )
A.打倒地主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巩固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基础 D.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5.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反抗独裁统治,巩固革命根据地
C.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6.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于1936年8月25日发出《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呼吁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9月22日,毛泽东致函蒋介石,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些举措( )
A.使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政策 B.表明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
C.减缓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 D.推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逐渐合一
7.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例”,自此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这一“范例”反映了(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 B.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发表顺应民心
C.国共搁置争端以挽救民族危机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取得重大成就
8.下图是张仃创作于1936年的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画面中一只身披日本旗、头戴日军钢盔的螃蟹正在横行,面前点燃一枚写有“中华民族”的炸弹。该漫画旨在( )
A.歌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威力 B.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C.抨击日本全面侵华的霸道行径 D.说明中国持久抗战的艰难曲折
9.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的红旗之下,一致起来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国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解放”。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决维护民族利益 B.实现了战略重心转移
C.力促国共合作抗日 D.开启了革命的新道路
10.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了1937年10月1日,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些变化( )
A.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B.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C.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 D.解决了根据地的通货膨胀
11.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这份决议表明(  )
A.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
C.“左倾”思想得以肃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下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共和制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 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第二次革命高峰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13.[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间、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
材料二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政权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材料“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日货遭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反对和抵制,B项正确;其余三个时间点均与“日寇进攻东北”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所示时间“1938年1月”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集中力量打败日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而且材料也未提及抗日政策,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部分民众仍对民主政治抱有希望,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193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标志着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通过的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由材料“陕甘宁边区”,可知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此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可知中共采取积极措施团结党外人士,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积极抗日,B项正确;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地主采取“减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人民民主共和国尚未建立,排除C项;“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依据题干“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和结合所学可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促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战,确保民族大解放,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但材料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B项;中共领导的是敌后抗战,不是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1936年8月25日”“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化敌为友,共同抗日”等信息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和国民党都面临共同敌人,两党应团结合作,反抗日本侵略,B项正确;中共的做法并不会使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政策,排除A项;这时期,日本加快侵略中国步伐,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会逐渐合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步步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合作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例”,反映了国共搁置争端以挽救民族危机,C项正确;这一“范例”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排除A项;这一“范例”指的不单单是“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发表”,而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顺应民心”的说法也未能准确概况材料中“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等信息,相较之下C项比B项更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在1946年1月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创作于1936年的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画面中一只身披日本旗、头戴日军钢盔的螃蟹正在横行,面前点燃一枚写有‘中华民族’的炸弹。”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的横行,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就一定是消灭日本的一枚炸弹,说明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国共二次合作之时,排除A项;抨击日本全面侵华的霸道行径,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中国持久抗战的提法是在全面抗战开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的红旗之下,一致起来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国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解放’”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维护民族利益上的态度,坚决维护民族利益,A项正确;实现了战略重心转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力促国共合作抗日,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开启了革命的新道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新道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了1937年10月1日,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可知,主要是因为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变化适应了全民抗战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共两党之间经济合作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而非降低红色银行的独立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根据地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和是否解决了通货膨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华步步紧逼,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因此中共中央调整政策,A项正确;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破裂,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肃清“左倾”思想,排除C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第一次低谷是在国民大革命后,出现低谷的原因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中共的血腥屠杀,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知,第一次高峰是在1921-1927年,第二次高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两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两次国共合作,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高峰时期正值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题干的图示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3.(1)苏区背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边区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
(2)不同之处:苏区政权代表工农及劳苦民众的利益,取消富农等阶层人员的民主权利具有革命色彩;陕甘宁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或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
【详解】(1)苏区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34年,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这一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中央苏区-瑞金县),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月,组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中央苏区留守军民的斗争,可知自1927年起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边区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41年,“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可知这一时期全面抗战爆发,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2)不同之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所以苏区政权代表工农及劳苦民众的利益,取消富农等阶层人员的民主权利具有革命色彩。自1937年5月起,边区开始进行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所以陕甘宁边区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认识:1935年5月,中共西北特委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体制演变为联邦制。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抵达陕甘苏区。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更对外名义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2月,中华苏维埃政权改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宣布迁都延安。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22日,正式结束苏维埃国家政权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工农红军部队相继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参加对日作战。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