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场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场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0 10:4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场的胜利
一、单选题
1.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枣宜会战 D.平型关大捷
2.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关于武汉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C.此后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D.吹响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号角
3.“会议选出了18人的边区政府委员会,其中共产党员7人……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主动退出。获会议同意后,由党外人士增补。林伯渠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著名党外人士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材料表明,边区的政权建设( )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阶级基础 B.有助于激发各阶层团结抗战
C.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力量 D.得益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4.1938年至1943年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
日军对敌后战场作战的兵力 54万人 47万人 46万人 33.2万人 35万人
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不含关东军) 62% 58% 75% 63% 58%
A.日本侵略者将全部兵力投入敌后战场 B.正面战场不再发挥抵御日军侵略作用
C.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D.敌后战场发挥抗击日军主战场的作用
5.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提出的关于宣传“战时经济政策”“大生产运动”“生产与战斗相结合”“耕种作物要求”的经济类标语口号的统计情况(单位:个)。据此判断,其中①为宣传( )
A.战时经济政策B.耕种作物要求C.大生产运动D.生产与战斗相结合
6.1943年国民党宣称五四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指出“五四运动的发生,虽是青年学生激于爱国的热情,为一种爱国的自发的救国运动,但其内容原因,完全是本党革命思想普遍深入青年心坎的效果。”国民党这一论述意在( )
A.借助三民主义推动全民抗战 B.维护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
C.巩固其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D.实现国民革命的既定目标
7.陕甘宁边区创设了豆选法、画圈法、画杆法、举胳膊等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民主投票方法。该措施( )
A.推动了联合政府顺利成立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C.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D.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8.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一举措(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 D.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农会、妇教会、青救会、儿童团、民兵组织、贫雇农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实现了对基层民众的有效组织和全面动员。中国共产党这样做( )
A.发展了基层民主 B.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
10.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宣传和鼓吹变本加厉,甚至认为,共产党自有军队,自有特区,这有碍于在国民党领导下举国的真诚团结、共同抗战。蒋介石自己也发表文章,鼓吹所谓“以党治国”“以党建国”。其旨在( )
A.弱化共产党抗日影响力 B.与共产党争夺抗日领导权
C.力图维护一党专政局面 D.固守片面的抗战路线方针
11.“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以治安第一为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此后( )
A.抗战很快迎来伟大的胜利 B.敌后战场成为全国主战场
C.日本不再大规模军事进攻 D.国民党放弃消极抗战政策
12.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博士说:“包括我在内,许多欧洲人并不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隆重地举行胜利阅兵。最近,为了更好地观看阅兵,我阅读了不少文章和书籍,才知道这段东方历史,人类不能遗忘它。”下列哪个史实不能佐证此观点( )
A.中国始终坚持抗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B.中国战场开展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
C.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
D.中国进行了顽强的抗战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各战场,滇西抗战所涉区域具有跨越国界和抗战主体盟国联手的显著特征。因此,滇西抗战史料“自然地”具有国际化特征,其主要分布于战争责任方(日本)受害方(中国)和关联方(美英)等国。以1994年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为发端,国内近年来滇西抗战的史料整理与相关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形成的滇西抗战历史文献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主要包括:馆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机构的大量关于滇缅公路修筑、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等历史档案,主要为电文、训令和函件等形式;云南省各地史志部门牵头编纂而成的地方史志;官方或民间关于滇西抗战时期日军各项罪行的调查报告;战时刊发的新闻通讯;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者”口述资料等门类。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中缅印战区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滇西抗战的史料包含其中。英国关于滇西战场的核心史料主要是其官方战史《对日战争》。……英国对战史人物研究也颇为重视,出版了韦维尔的官方传论《最高司令官,韦维尔》等著述。
海外所存滇西抗战相关英文史料体现了滇西抗战在战争“第三方”眼中的图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中国抗日战争理应包括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两大方面,相对于美英等国,侵华战争发动者——日本方面的史料,是深化滇西抗战研究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雷娟利《战后日本所存滇西抗战史料及其研究现状》
(1)根据材料,指现存关于滇西抗战研究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整理和利用滇西抗战日文史料的史学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沪战两月”可知,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项正确;太原会战、枣宜会战、平型关大捷与不符合“沪战两月”,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联系所学可知,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排除B项;一般认为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徐特立在边区政府委员会中共产党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后主动退出,由党外人士增补,结合所学制度,这一制度是“三三制”,它有利于激发各阶层团结抗战,B项正确;“三三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及建国后的人民民主专政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据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所占比例数据可知,1938年至1943年,敌后战场抗击了50%以上的日本兵力,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正面战场没有放弃抗日,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后标志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1937年10月至1938年9月,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抗日战争处于相持时期,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处于局部反攻和抗战胜利阶段。结合所学,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为渡过严重困难,巩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大生产运动开始于1939年初,1942-1943年是大生产运动的高潮时期,1944年以后大生产运动继续实行。①代表的经济类标语口号在1937年10月至1938年9月几乎没有,在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则是最主要的宣传内容,处于数量的高峰,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标语口号数量下降,但仍然是最主要的宣传内容,符合“大生产运动”的特点,C项正确;“战时经济政策”在抗日战争各个时期都有宣传,而①代表的经济类标语口号在1937年10月至1938年9月几乎没有,排除A项;“耕种作物要求”在抗战期间的经济宣传中处于次要地位,而①代表的经济类标语口号在在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最主要的宣传内容,排除B项;早在1938年4月中共中央就提出在山东、河北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广泛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生产与战斗相结合”成为重要宣传口号,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后,依然注重宣传“生产与战斗相结合”,因此“生产与战斗相结合”的宣传在抗日战争各个时期都存在,在相持阶段宣传力度最大,而①代表的经济类标语口号在1937年10月至1938年9月几乎没有,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的发生,虽是青年学生激于爱国的热情,为一种爱国的自发的救国运动,但其内容原因,完全是本党革命思想普遍深入青年心坎的效果”,并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这一论述意在试图弱化共产党和和民众的历史贡献,强化国民党的影响力,以巩固其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民主义,排除A项;国民党此举不利于维护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局面,排除B项;当时国民革命的既定目标是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此举不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既定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创设了豆选法、画圈法、画杆法、举胳膊等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民主投票方法。”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设了豆选法、画圈法、画杆法、举胳膊等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民主投票方法,B项正确;推动了联合政府顺利成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陕甘宁边区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位置由其他阶层的民众充任,能够调动其他阶层进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是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反封建,排除C项;此时正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乡村”“群众性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重视对基层民众的组织和动员,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基层民主的体现,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是团结和发动农民群众不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题干所示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大肆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以党治国”“以党建国”,反映其力图维护一党专政,C项正确;题干所示为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专政,但不能反映其试图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影响力,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抗日领导权,排除B项;国民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抗日,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但题干没有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成立中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等信息可以反向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给在华北驻屯地日军以沉重打击,这场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但也使日本侵略者将主要矛头指向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再加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倾向增长,最终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主要目标使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并实现了此目标,但使敌强我弱地基本形势还远未改变,离抗战胜利还很远,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以治安第一为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等信息可知,侵华日军加大了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军事“扫荡”、“三光”等恶行,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并未显示“国民党放弃消极抗战政策”的信息,事实上国民党也未放弃,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推测题目中所说的“胜利阅兵”指2015年9月3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二战的主角是美英苏等国,有关研究也多聚焦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于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费翰思博士说“许多欧洲人并不理解,遗忘了这段历史”。中国始终坚持抗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世界共知的,A项不能佐证“西方遗忘中国抗战贡献”的观点,符合题意;中国战场开展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这点被很多西方人遗忘,B项能佐证材料观点,不符合题意;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这点被很多西方人遗忘,C项能佐证材料观点,不符合题意;中国顽强抗战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点被很多西方人遗忘,D项能佐证材料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3.(1)类型: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史料等。
(2)意义:有利于弥补国内史料和第三方史料的不足,从亲历者的角度完整研究滇西抗战;与现有史料相互印证,纠正讹误,增加历史研究的真实性;有利于借鉴他国学者的研究经验,开阔视野。
【解析】(1)
类型:根据材料“历史档案”“地方史志”“调查报告”“新闻通讯”“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者口述资料”“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中缅印战区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官方战史”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涉及的史料类型多样,包括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和口述史料等。
(2)
意义:由材料“滇西抗战史料‘自然地’具有国际化特征,其主要分布于战争责任方(日本)受害方(中国)和关联方(美英)等国”可知,根据滇西抗战的国际化特征将史料存储方分为责任方、受害方和关联方,有利于弥补国内史料和第三方史料的不足,从亲历者的角度完整研究滇西抗战;由材料“相对于美英等国,侵华战争发动者——日本方面的史料,是深化滇西抗战研究的重要资料”可知,日本作为战争的责任方,对日本相关史料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弥补现有史料不足,多方印证史料的真实性;由材料“海外所存滇西抗战相关英文史料体现了滇西抗战在战争‘第三方’眼中的图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知,有利于借鉴他国学者的研究经验,开阔视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