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单选题
1.学者杨奎松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指出:新政权与美国交恶,虽然背后存在着苏联的巨大作用,并不意味着新中国一定会成为苏联的手足。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在北京的一切守法外侨;包括外国驻京前领事在内,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北京市军管会的命令,而不应当妄想保持旧日的特权,否则就是违背我国政府的法令,侵犯我国的主权。”这表明建国初期( )
A.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B.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猖獗
C.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D.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的特点
3.建国初期,“一边倒”战略并没有导致中国对苏联的极大依附而失去内政外交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相反中国“一边倒”战略只是意味着将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放在外交战略的首要位置,并不排除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来往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合作。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A.旨在开展经济合作 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推动世界的多极化 D.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预算投资统计表。据表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 )
项目 工业建设 交通电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投资比例 58.2% 19.2% 7.6% 7.2%
A.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B.确立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建设 D.实现经济结构基本平衡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957年,依据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731件。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
A.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B.以法律确保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
6.1950年4月,中央政府对私营工业扩大加工订货和产品收购,解决它们在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并适当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税收;中国人民银行也逐渐增加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这些举措旨在( )
A.打击投机商人稳定全国物价 B.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为一五计划实施奠定物质基础
7.1949~1957年,新中国除参加保加利亚等国家举办的展览会外,还参加了在法国里昂等地举办的国际展览会。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B.对外交往出现重大突破
C.坚持推行“一边倒”方针 D.全面奉行多边主义原则
8.新中国成立时,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峙,美国试图从东北亚、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等中国沿海岛屿三条战线对中国进行封锁、遏制,直接促使中国领导人将“一边倒”视为打破西方国家封锁的一个锐利武器。这说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 )
A.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的关键 B.在国内外形势下的重要战略选择
C.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表现 D.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外交上的体现
9.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此次站起来了。”这次会议(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出台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0.“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达30%~50%。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完成了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造 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 D.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以上材料可知( )
A.建国初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B.宪法规定了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D.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12.有学者提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三年里,共产党人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过去2000年从未发生过的那种更为根本的变革。到1952年底,共产党人完成了被认为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他们开始准备向革命的新阶段前进。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变革( )
A.奠定了建立公有制的基础 B.助推大规模工业建设开始
C.实现了土地制度根本变化 D.完成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目的,与日本举行谈判签订《民四条约》,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参会的代表在关乎主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为中国争取了权益、树立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然而,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挫败感。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此后北京政府也将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作为重要的外交方针。“修约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证明了北洋政府外交目标的转变。北洋政府还坚决拒绝承认英藏间所谓“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使英国分割我国西藏的阴谋丧失了法律依据。“修约外交”表明中国人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洋政府外交观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府面对“巨大的压力”采取的外交对策并概括其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本国利益服务,B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北京市军管会的命令,而不应当妄想保持旧日的特权,否则就是违背我国政府的法令,侵犯我国的主权”可知,新中国注重维护国家主权,严厉打击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体现了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的特点,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排除A项;材料强调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的特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封锁,实质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一边倒”战略只是意味着将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放在外交战略的首要位置,并不排除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来往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合作;故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原则,B项正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旨在维护国家利益,排除A项;多极化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排除C项;材料强调“一边倒”战略反映处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原则,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据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比例达58.2%,可知“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工业,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建设,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范围是1953至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1950至1952年,排除A项;表格中的信息不能说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预算投资情况,无法反映经济结构是否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配合制定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法规性文件,说明1954年的宪法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般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简称,在中国,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过渡”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排除C项;但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4月,中央政府对私营工业扩大加工订货和产品收购,解决它们在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并适当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税收;中国人民银行也逐渐增加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可知,建国初期,国家出台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推动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与投机商人无关,排除A项;1953年才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社会举办的展览会,说明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A项正确;材料与对外交往出现重大突破无关,排除B项;一边倒指的是坚定不移的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多边主义无关,且不符合当时一边倒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表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由于新中国成立时,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峙,美国从多方面对中国进行封锁、遏制,导致中国领导人采用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项正确;中国实行“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利于实现同西方大国的关系突破,排除A项;“一边倒”政策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表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依据材料“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此次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时间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如果仅从材料表面出发,就会看到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深分析材料就会发现,国家的财政大部分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外国贷款占总收入的的比例较低,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也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也达30%~50%,这都体现了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了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计划经济的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说明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D项正确;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能说明建国初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据题干材料可知,某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也即“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这就为建立公有制,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大规模工业建设指的是一五计划,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题干.没有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3.(1)变化:从依附于列强到争取平等地位;从牺牲国家利益到主动争取收回利权。
原因:五四运动和国民外交的推动;民族、民主意识和现代主权意识日益觉醒;近代外交官的积极推动;一战后旧的国际体系瓦解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为一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影响力扩大。
(2)对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日内瓦会议,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减轻了财政压力;缓解了周边紧张局势;为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同亚非国家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可分析出从依附于列强到争取平等地位;根据材料“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争回了部分主权,证明了北洋政府外交目标的转变”可可分析出从牺牲国家利益到主动争取收回利权。
原因:根据材料“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此后北京政府也将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作为重要的外交方针”可分析出五四运动和国民外交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民族、民主意识和现代主权意识日益觉醒;根据材料“参会的代表在关乎主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为中国争取了权益、树立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可分析出近代外交官的积极推动;结合一战的影响可分析出一战后旧的国际体系瓦解提供了历史机遇;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为一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影响力扩大。
(2)对策:根据材料“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可分析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积极推动日内瓦会议,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结合1955年的万隆会议可分析出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根据材料“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可分析出减轻了财政压力;根据材料“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可分析出缓解了周边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推动了同亚非国家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