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我国周边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战备,要下定决心搞三线建设。越南战争升级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加快了三线建设的部署。由此可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D.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今后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中国( )
A.总结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工作教训
B.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C.提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
D.正在探索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3.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是( )
A.1905年《定军山》摄制成功 B.20世纪30年代电视问世
C.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D.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中央电视台
4.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力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不断探索的一生,以下不属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的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中共八大 D.《论人民民主专政》
6.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7.1972年,经中央批准,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冬季来访,除天安门广场外,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其后,不仅是冬季,其他季节也渐渐取消了组织群众夹道欢迎。自1979年起,我国已基本停止了群众夹道欢迎的做法。这一外交礼仪改革和简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外交突破,接待任务繁重 B.冬季严寒,影响群众健康
C.“左”倾意识,左右外交礼仪 D.求实创新,外交政策调整
8.从1964年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三线建设部署的项目便涉及到钢铁、石油、农业、林业等300多个。同时,中央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立特区制,实行建设与生产承包,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市集中会战等以保证三线建设。这些措施( )
A.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
C.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D.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探索
9.1962年,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该《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划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分配给社员家庭作为自留地,长期不变,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这说明( )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B.农村适当进行了国民经济方针政策的调整
C.农村开始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D.农村已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 )
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 D.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
11.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了访问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队员,并发表讲话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的来往是很频繁的,以后割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此次讲话( )
A.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和解 B.有利于打开外交工作新的局面
C.肯定了历史上中美友好关系 D.主要缘于美国改善了对华关系
12.1962年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降低16.6%,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例由1960年的4:1改变为2:1。1962年重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22.6%,轻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8.4%,轻、重工业的产值比例,由上年的42.5:57.5,改变为47.2:52.8。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 D.对“八字方针”的贯彻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
——习近平在紀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有理想信念不难,难的是一生信念如一。年轻时,周恩来曾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一生,他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
材料三 时时处处,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人民。“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邓小平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
材料四 在外请客吃饭,周恩来从来都是按照标准自费。一次邀请随行人员吃便饭,省里同志要付钱报销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取10元,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共收了20元。他担心付的钱不够,临走又留下10元请机场转交。
——以上材料均选自《永远的怀念——写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在20世纪50—70年代于外交领域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身上的优秀品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我国周边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战备,要下定决心搞三线建设”可知,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的需要,开展了三线建设,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排除AB项;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加强战备,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在国家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为主体的情况下,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为补充。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从理论上突破了当时苏联的以单一的公有制、单一的经营形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是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尝试,B项正确;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开始,排除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排除C项;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在“一五”计划(1953-1957)中建立起来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C项正确;《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排除A项;电视问世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我国电视业诞生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扬眉吐气”是指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跨洋握手”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冰释雪融”是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两国关系正常化,D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分道扬镳”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斗力斗勇”、“求同存异”是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体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间为1956年-1966年,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的时间是1949年6月,因此,《论人民民主专政》不属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D项正确;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十大关系,因此,《论十大关系》属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7年6月19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在报纸上发表,属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取消了列强在华的特权,排除B项;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属于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大大增多,这是促成中国外交礼仪改革和简化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项是客观原因,是次要原因,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B项;从外交礼仪改革和简化看,“左”倾意识对外交的影响已经有部分改变,排除C项;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如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等,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据材料可知,不到一年时间内,三线建设部署项目300多个,中央全力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三线建设,这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C项正确;此时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协调”说法错误,排除A项;一五计划已于1957年已经提前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探索,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自留地”的划分反映了1960年后,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对农村经济进行了适当调整,B项正确;1962年,我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A项;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排除C项;1978年农村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增强应对苏联的力量,因此材料表明中国政府有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B项正确,排除D项;20世纪60年代,苏联实行对外扩张政策,中苏关系紧张,排除A项;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表明中国政府外交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排除C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以及周恩来讲话,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有利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当时外交工作打开新局面,B项正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和解,排除A项;周恩来在讲话中肯定了过去中美两国人民的来往频繁,是为改善现实中美关系,目的不是强调过去的友好关系,排除C项;由于内外因素,以尼克松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和政策的有所改善,但周恩来讲话希望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材料“1962年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降低16.6%,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例由1960年的4:1改变为2:1……”,主要内容是工业与农业比例关系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关系,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国民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经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得到改善,D项正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排除B项;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不足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3.(1)贡献: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2)优秀品质:誓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精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团结同志,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
【详解】(1)贡献:根据所学,可列举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等史实。
(2)优秀品质:根据“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概括得出誓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根据“时时处处,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人民”“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概括得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精神;根据“在外请客吃饭,周恩来从来都是按照标准自费”概括得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还可从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团结同志,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等方面进行总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