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角度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2.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西方社会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影响,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 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封君封臣制,等级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1
前8世纪
3
1215年
4
1302年
斯巴达双王制
法国三级会议
2
前509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
1875年,
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5
1689年
英国《权利法案》
6
1787年
美国联邦宪法
英国《大宪章》
时间轴
01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
斯巴达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了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雅典、斯巴达。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典例研析】 (2022·全国乙卷·32)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答案】D【解析】据材料“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可知,古代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涉及出身、宗教、伦理道德、公民义务等方面,突出本邦籍贯和成年男性这两个条件,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才能,且据所学,雅典的官员是抽签选举,对才能没有要求,排除A项;据所学,雅典官员是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对道德没有要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财产审查,且据所学,克里斯提尼时期就取消了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排除C项。
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官员
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任期,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陪审员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民主制的代表——雅典
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公民意识
法律至上
【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影响
结合材料,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极少数人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材料二:
材料三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
结合材料一、二、三如何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积极性:
1.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正确决策,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1.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2.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局限性:
①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实质: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典例研析】 (2022·全国甲卷·3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梭伦通过朗诵诗歌鼓动民众,主站派的统帅在战前战中说服雅典人,他们都是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说明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决定城邦事务,故选D项;材料中梭伦和统帅都要获得民众支持,说明领袖人物需要服从公民大会的安排,没有具备“绝对权威”,排除A项;“融洽”表述不符合雅典社会史实,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间的关系,排除B项;“普及”表述过于绝对,且梭伦和统帅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排除C项。
3、寡头制的代表——斯巴达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
国 王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 老 会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监 察 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
(斯巴达的)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仍具民主色彩!
趣味历史
0—7岁
7—18岁
婴儿出生
18—20岁
20—30岁
30岁
60岁
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驻扎边境,进行实战训练。
通过考核获得国家公民称号,成为正式军人。
退役。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尽忠职守,生死于斯,至死方休。因为我是黑暗中的利剑,城墙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和荣耀献给我的国家,今夜如此,夜夜如此。 ——《冰与火之歌》
只留下健康的婴儿。
在家接受母亲教育。
斯巴达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斯巴达的勇士无坚不摧
进入国家公育机关接受以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严酷的身心磨练。
逻辑建构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欧亚非文明交界处
山岭沟壑
海岸曲折
港湾众多
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便于吸收亚非文明
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
农耕经济不发达
擅长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活动
盛产葡萄酒、橄榄油
独特的地理环境
有利于
迫使
有利于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BC8C
BC509年
BC3C
BC73年
BC27年
AD1C
AD4C末
AD476年
AD1453年
罗马城建立
罗马共和国建立
征服意大利
斯巴达克起义
罗马帝国建立
基督教诞生
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
【复习回顾】绘制时间轴,回顾罗马的发展的历程
在历史演进中,罗马形成了怎样的制度呢?
1、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政体,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罗马共和国从诞生的日子起,便是贵族专政的一种方式。……执政官必须出身贵族,平民无权充任这个最高的职位。……早期的罗马官职都是无给职。在实际上能够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够财产的人。衣食无告的人,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能枵腹从公。——摘编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名词解释:共和制(共和政体)
共和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角度 罗马共和国
主要机 构权力
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③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④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①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约
②兼具民主与寡头色彩的贵族共和,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罗马共和国政治主要机构、特征、实质
政治制度特征
【典例研析】 (2018·全国Ⅱ卷高考·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趣味历史
“法西斯”一词起源于古罗马,本义是“束棒,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扛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一捆棍棒的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这样的一套官方标准刑具就叫法西斯。
为扩大领土,古罗马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政体不适应已形成的庞大帝国的需要,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能适应帝国需要的统治形式,来代替狭隘、陈腐的城邦制度。长时间的内战和对外扩张,使得罗马奴隶主阶级逐渐把权力集中到少数军事统帅中,进而集中到一个军事独裁者手中。
①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统治。
②特点: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注意:元首即第一公民,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戴克里先在位时期(284—305),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塔西佗《编年史》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
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
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2、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总结: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国家
政权管理;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
且有任期。
·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同:
异:
·国家整体不同:雅典为民
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制;
·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0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01
02
03
04
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发生分裂,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分裂。
日耳曼民族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法兰克帝国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法兰克帝国分裂
帝国三分,即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1)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了王国。(萌芽状态)
(2)日耳曼人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阶段)
(3)法兰克国王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扩展阶段)
(4)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材料: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
——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等级森严
2、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
(2)、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互相利用
(1)、封君封臣制度:等级森严,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知识拓展:丕平献土与卡诺莎之辱
政教合作-丕平献土: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作为回报,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罗马周围土地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政教冲突-卡诺莎之辱: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1)、法国——等级君主制
何为三级:
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时间:1302年。
背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成就: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意义: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3、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典型代表:法国、英国、德国
◎三级会议
◎腓力四世,绰号“美男子”
趣味历史
阿维农之囚
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
罗马教皇。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腓力四世向素来享有免税
持权的法国神取人员征税,这直接触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
利益。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宣称人欲得救,
必须服从罗马教皇,并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
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
议,巧协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并派出军队软禁卜尼法斯八世。卜尼法斯八世死后,腓力又操纵一个法国主教当选教皇,并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农,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因”(1308—1378),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英国——议会君主制
①《大宪章》的签署(1215年)
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约翰签署《大宪章》
“丢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丢地王约翰
深入分析
大宪章的利弊得失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栽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剽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除战时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大宪章》
材料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积极意义:
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性:
它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就被约翰王撕毁,失去了效力。《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历史的进步,而《大宪章》却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②议会的召开: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具有司法权
下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新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了“王在议会”
的历史传统
(3)、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①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②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
③确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选帝侯的合法性。
④终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
◎七大选帝侯
03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其中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最为典型。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
◎处死查理一世(英国)
◎独立战争(美国)
(1)背景: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议会重开
1642年,内战爆发
1649年,共和国制度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
1660年,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特别注意:①从曲线可以看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最终是光明的;②“光荣革命”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实现政治过渡,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以保留,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③《权利法案》之后,英国国王的大部分权力被剥夺,但一部分权力,如行政权得以保留,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日益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掌握立法权。
1、 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确立过程
02
初步形成
1689年,《权利法案》
03
进一步发展
1721年,沃波尔担实际上的第一任英国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01
建立前提
1688年,光荣革命
04
完善
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过程:
上院
下院
民 选
行政权
国家元首
议会
选举
对议会负责
任命
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平民院)
(贵族院)
内 阁
首相
立法权
司法权
(3)特点:
①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首相是责任内阁中的领袖,是英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国内
(1)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
(3) 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参与国家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4)英国选民长期仅占人口的很少比例
国际: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产生巨大影响
(4)、影响
中央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国会
立法权
否决国会立法
弹劾总统
任命联邦法官
宣布总统违宪
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制约与平衡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3)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元首、议员由民选产生。
参议院
众议院
民主共和制: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联邦制:中央集权,地方保留一部分自治权力
(国家结构)
2、美国总统共和制
(1)、运行结构
①意义(积极)
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如承认黑人奴隶制,妇女无选举权。 各州权利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内战埋下伏笔。
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局限性
(2)、评价
1787年宪法的利弊得失?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畏。…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王斯德《世界通史》
深入分析
【典例研析】 (2021·湖南高考·15)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答案】B【解析】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这就加大了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从而在内部调整了三权分立体制,故选B项;“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说明国会正当行使自己的职责,不能说明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二者相互制约,排除A项;自由裁量权针对的是上诉案件,“压制政府”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所述这一措施完善了分权与制衡机制,排除D项。
3、法国议会共和制
(1)曲折发展: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最终确立:通过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形式。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任命(众议院同意)
与总统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副署
法国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
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3)特点:
实行分权制衡;
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典例研析】 (2021·广东高考·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力量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故选C项; 1871年5月,法国巴黎公社就已经被镇压了,并且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法兰西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且法国总统受议会影响很大,权力有限,无法对议会形成有效制约,排除D项。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归纳总结】
【探究】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一、英国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下权力结构体现的政治原则
权力制衡、人民主权、集体负责制、少数服从多数等。
材料二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到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应提名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而任命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影响。
可避免滥用职权(可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互相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材料三 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不向议会负责的。总统任期七年,这在一个共和制国家里是很特殊的,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中办法。
——摘编自[法]瑟诺博斯著《法国史》
材料三 体现了法国政体的哪些特点?总统任期说明了什么?
特点:法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说明:法国共和制保留封建残余,是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
整体把握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得影响;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总的来说,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确立过程 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充满了妥协性。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典型代表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整体把握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特征 选举和议会立法。
基本特点 人民权利、法律至上、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确立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深远影响 ①使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代议制不断健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③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罗马贵族共和国到罗马元首帝国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