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盛世与时代 夏朝:少康中兴
商朝:武丁盛世 西周:成康之治 西汉: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中兴 隋朝:开皇之治 唐朝:贞观之治 唐周:贞观遗风 唐朝:开元盛世 北宋:咸平之治 南宋:元嘉之治 明朝:永乐盛世 清朝:康乾盛世 历代盛世考
探究学习:
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统一是盛世出现的前提
杨隋代周,结束分裂:
581年,北周外戚 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 ,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次子杨广率军灭 ,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隋朝各项建设较多,如 、 、
。
隋唐统一意义重大:
隋唐的统一,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局面,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轨,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唐建国,开启盛世:
618年, 在 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地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统一后的大唐先后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杨坚
长安
陈
李渊
长安
一、隋唐的建立与统一
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大运河
二、盛世的保障——正确的统治政策
盛世王朝 治世君主 治世举措 盛世繁荣
唐朝 唐 太 宗
贞观之治
武 则 天 在继承中开创——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贞观遗风
唐 玄 宗
开元盛世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用;虚怀纳谏。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内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治者个人方面,对外方面是什么政策?是否有利于盛世出现?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
1、开明的民族观念
材料: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李世民
材料反映了什么思想?
三、大唐时期的民族政策
2、多种形式的民族措施
民族 概况 措施 西域 突厥 6世纪建政权 东突厥 太宗贞观初年击败,灭亡。 设 、 管理天山南北
西突厥 高宗联合回纥,灭亡。 北方 回鹘 南移归附唐朝;9世纪政权瓦解 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太宗设瀚海都护府后改名安北都护府 西藏 吐蕃 7世纪前期统一 太宗和亲( 入藏)、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东北 靺鞨 粟末部强大起来 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概括措施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军事打击、武力征服;友好和亲、册封、会盟;设机构管理
唐代建立在强大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多种形式的民族政策,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为大唐盛世的出现与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文成公主
盛世原因总结——明确答题思路
政治、经济、文化、统治者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改善吏治,政治开明;
经济:吸收前朝教训,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重视农业;
文化:大兴文治,重视儒学;
军事:实力强大,改革兵制;
统治者个人: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君臣上下一心;
对外:正确的民族政策,民族和睦,边疆稳定;
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世界性的长安
....京城长安是这些及其他一些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气概,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的盛况,与周边或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跃上了新高度,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仰赖于一种积极的文化政策——立足于我、夷为我用,这是必须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底蕴的。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唐朝统治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盛世评价考
怎样看待一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
盛世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那是不是代表盛世就是人间天堂?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唐太宗、唐玄宗等明君的作用,那这些千古圣君是不是都是完美无缺的?隋炀帝等“暴君”是不是就无可取之处?
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wán]鲁缟[gǎo]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当时的农民生活)根据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物价资料的探讨,好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差的必至破产流亡。所谓“开元盛世”尚且如此……
——韩国磐,历史学者
材料三: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清平乐·禁庭春昼》
经济发达、社会安定
剥削、民众生活困苦、土地兼并
统治者贪图享乐
盛世评价考——评价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进步性: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边疆稳定。
2、局限性:唐玄宗是统治阶级的代表,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阶级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加剧土地兼并;封建专制制度易导致暴政和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盛世人物考——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要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1.防止以偏概全,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要考虑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如:唐代盛世明君唐玄宗、隋朝暴君隋炀帝。
2.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同样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商鞅变法与王莽改革
3.克服英雄史观,明确时势造英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对时势有一定的影响力。如:秦始皇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中国历史是富有连续性,它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断裂,出现过波动……于是有了历史发展的波峰和波谷。 ——阎步克
四、盛世的衰落与新生——唐代灭亡与五代十国
正所谓“盛世滋生危机,动荡孕育新生”,
请结合课本P35-36页指出:
1.开元盛世后的危机有哪些?
2.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新生的表现是什么?
盛世的衰落与新生
1.唐代危机:
(1)增置军镇导致外重内轻
(2)唐玄宗沉溺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3)安史之乱、少数民族入侵,唐朝由盛而衰
(4)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5)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6)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标志着唐代的灭亡
盛世的衰落与新生
正所谓“盛世滋生危机,动荡孕育新生”,
请结合课本P35-36页指出:
1.开元盛世后的危机有哪些?
2.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新生的表现是什么?
2.动荡:五代十国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五代 后梁 汴州(今开封) 907-923 朱温
后唐 洛阳 923-936 李存勖
后晋 汴州(今开封) 936-946 石敬瑭
后汉 汴州(今开封) 947-950 刘知远
后周 汴州(今开封) 950-960 郭威
十国 吴国 广陵(今扬州) 892-937 杨行密
南唐 金陵(今南京) 937-975 李昇
前蜀 成都 891-925 王建
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
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马殷
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905-971 刘隐
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907-963 高季兴
吴越 杭州 893-978 钱镠
北汉 太远 951-979 李崇
01
02
03
人民的盼望:唐末以来,广大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渴望统一。
经济内驱力:虽分裂,但各国之间尤其是南方各国的贸易往来频繁,分裂割据、关卡林立、商税苛重,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政治内驱力: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也是藩镇割据势力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后周柴荣改革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
统一趋势加强
3.五代十国——动荡中孕育新生
材料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习主席讲话
材料二: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
唐太宗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隋唐的盛世兴衰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以民为本
民族平等、国家统一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重视人才、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
和平崛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盛世
原因
衰落
评价
启示
一、建立与统一
二、统治政策
三、民族交融
四、唐代灭亡与五代十国
课堂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明民族观念
多种形式的民族措施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