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七单元
学习任务群(一)
语文 必修下册
《红楼梦》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此书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
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征服了万千读者的心。民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可证其盛。“红学”研究历时二百余年,仍然不衰,使人叹为观止。鲁迅评价《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其内蕴广博。
《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 的。它不仅在国内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而且已有英、法、俄等十几种语种的译本,幷且在国外也有不少人对它进行研究,《红楼梦》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任务设计 推进阅读]
整本阅读·方法导图
学习活动任务一:精读一一十二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二:精读十三—二十四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三:精读二十五—三十六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四:精读三十七—四十八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五:精读四十九—六十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六:精读六十一—七十二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七:精读七十三—八十四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八:精读八十五—九十六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九:精读九十七—一百零八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学习活动任务十:精读一百零九—一百二十回,自主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周阅读12回的内容,跟踪记录每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资料助读]
[助读卡1]人物描写的艺术
1.把人物置于重大事件之中、矛盾焦点之上。“抄检大观园”
是封建统治势力向它的反抗者进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镇压,
通过这个尖锐的矛盾冲突,作者成功地刻画了许多人物:
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的王夫人筹划和指使了这一次大
抄检;凤姐装作很冷漠的旁观态度,玩弄两面三刀的伎
俩;甘心投靠封建统治阶级的袭人,懂得这次抄检于她有
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检查;晴雯则相反,坚决抗拒;紫
鹃冷静平和,但显然带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别
维护自己尊严的探春则满腔怒气;惜春胆小怕事,只能洁
身自好,唯恐连累自己;司棋敢作敢为,坚强自信等。
2.善于通过人物的某些奇特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独特的
思想性格。例如贾宝玉的奇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
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
人。”他把“读书上进”的人称为“禄蠹”,把胎里带来
的那块宝玉叫作“劳什子”,并多次摔砸等,这些反常的
言行正深刻地揭示出他的叛逆性。
3.善于通过对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例
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
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
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人物各自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
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
[助读卡2]情节结构安排的艺术
1.多线叙事。作品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人公,以主人公的
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串全书的主要情节故事,还交织着其
他许多各有起讫,自成一面,但又无不和整体交相联系的
人物和事件。如甄士隐的穷衰潦落,尤三姐的爱情悲剧,
贾雨村的宦海浮沉等。曹雪芹将这许多千头万绪的生活场
面一齐抓在手里,然后此起彼伏而又主次分明地展现了一
幅气象万千、变化多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生活图卷。
2.精妙伏笔。曹雪芹既要让他笔下的人物在性格所规定的情
节中活动,又要将人物性格的逻辑轨道告诉读者,在这种
矛盾中,曹雪芹找到了结构的“秘密”,那就是暗示。如
薛宝钗元宵节制的春灯谜诗中有一句“恩爱夫妻不到
冬”,这既符合谜底“竹夫人”(一种圆柱形竹制品,热天
消暑用)的情况,又对宝钗的结局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3.巧妙衔接。把重大事件和生活小事巧妙地衔接起来,构成
相映成趣的审美整体。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写“元妃省亲”,
是全书最“热闹”的文字。而到了第十九回,写的却是静悄
悄的潇湘馆里宝玉为黛玉“编造”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表
现了宝黛二人之间真挚缠绵的情意。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
打”这一重大事件,采取了紧锣密鼓、步步紧逼的手法,使
这一情节产生了极强烈的戏剧性。而第七十三至七十四回
写“抄检大观园”时,却又采取了一步步慢慢展开的手
法,有如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其写法各有情趣,都产生
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助读卡3]把握红楼主题
1.爱情悲剧说。小说以一个贵族之家的兴衰为背景,深刻细
腻地描写了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肯定了追
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以及对
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
2.家族盛衰说。小说描写贾府从表面上“峥嵘轩峻”“蓊蔚洇
润”到“急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
同时也以贾府为中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社会的全貌以
及它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其象征意义是使读者细致深
入地看到传统社会肌体的内部结构,昭示了这一“末世”
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3.“两个世界”说。以大观园为象征,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
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干净既从肮脏而
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中去。
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其主要意蕴是难以穷尽
的。我们的阅读和欣赏完全可以不受束缚,只要真正沉浸
到红楼世界中,我们总能有自己的发现。《红楼梦》的伟
大正在于它不断召唤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不断获得新的
解释和意义。
[推荐书目]
原文版本
[清]曹雪芹 著/高鹗 续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注版本
[清]曹雪芹 著/脂砚斋 评注 《红楼梦》(三秦出版社)
[跨媒介阅读推荐]
1.19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视频)
2.叶嘉莹解读《红楼梦》(视频)
3.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视频)
4.网易公开课台湾大学欧丽娟讲《红楼》(视频)